《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实录(第二课时)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作者简介】


许珂,1989年参加工作,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市教坛新秀,省小语会会员,省名师班学员,曾获省春蚕奖。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师生、文本平等和谐的对话气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感悟课文蕴含的人文内涵,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教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教学研讨会中开课,赴贵州、丽水等地支教,并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论坛”的拍摄。


【学习过程】


一、讨论照片主题,引入新课。


(出示战争中的儿童、贫困山区的儿童等照片)


师:请你用心看,看他们的眼睛和表情,感受他们的心情……如果要给这些照片起一个主题的话,起什么主题?


(生议论,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孩子,那么富有同情心,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刚才同学们说到了盼字,是呀,照片上的儿童们生活在苦难中,他们盼望吃饱,盼望和平,盼望学习。就像我们学的课文中的那个小女孩——(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读读书上那个小女孩的期盼。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因为饿,所以小女孩盼荠菜,她盼望荠菜能填饱肚子。那么荠菜还给女孩带来了什么,使她如此期盼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看看能从哪些语句中找到答案。


[点评]:荠菜能填饱肚子,荠菜美味好吃,这是着眼于物质层面上的期盼。然而,纵观全文,对精神层面上的期盼才是作者的深意所在。许老师精研文字,胸有块垒,才会在新课伊始,宕开一笔,创设出“荠菜还给孩子带来什么”的问题情境,一个“还”字,不露声色地将物质层面的期盼引向精神层面的寄托。


二、探究研读“坦然”,品读课文。


1. 联系生活,自由朗读,初解“坦然”。


生:我找到第九自然段的这句话:而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作者如此期盼春天的荠菜,还因为那种坦然的心情。


师:坦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坦然就是放松,没有负担,完全自由。


师: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是坦然的?


生:我在做完作业后看电视的时候最坦然。


生:我考完后,觉得自己做得不错,对得起自己,这时最坦然。


师:请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一段。


2. 联系前文,反复回旋,理解“坦然”。


师:那么,文中女孩的那种坦然和我们平时的放松心情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我们体会的坦然是很普通的放松的感觉,而书上的小女孩是“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粗木棍凶狠地追赶我”,那种放松的感觉应该跟我们不同。


师:联系上下文学习,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的确,只有读懂小女孩被人追赶的故事,才能更深地理解小女孩的“坦然”。[]


请你自由地读读4-8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可以把画面想象在脑子里,也可以把自己当做这个小女孩,感受她此时的心情。在这些语句中,哪一个情景给你印象最深,让你对坦然有更深的理解?


(1)一次回旋,体验害怕后的“坦然”:


①重点品读以下自然段:


A.第五自然段


生:(朗读)小女孩不顾一切地跳进河里,说明她已经害怕到了极点了。而挖荠菜时,小女孩就不必那么害怕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当小女孩跳进河里时,她已经顾不上什么了?


生:顾不上寒冷的河水。


生:顾不上可能会生病。


生:顾不上生命的威胁。


生:一切的一切,小女孩都顾不上,因为她实在太害怕了。


师:是呀,那种巨大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害怕,让小女孩“不顾一切”跳进河里。让我们跟着文字一起去想象吧。


B.第六自然段


生:(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在河水中挣扎,感受到小女孩绝望和痛苦。


生:我也找了这段。我觉得小女孩在河水里挣扎一定害怕极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怎么上来的。


师:你们能通过想象走进那个故事里去,都挺会读书的。带着我们的感受读读这段。


(生自由朗读)


②体会可怜女孩的“坦然”,再读重点句。


师:读了这些段落,你能体会到,小女孩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生:对小女孩来说,挖荠菜时坦然的心情跟我们不一样,她不用再绝望,不用再痛苦,不用再害怕。


生:小女孩的坦然是不必面临死亡的威胁、完全放松的心情,是很紧张后的放松。


师:你们理解得真深刻。请你再读读这一句,体会小女孩的坦然吧!


(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点评]:“坦然”一词,语感极其丰厚,它是对作者在精神层面对荠菜的一种期盼:没有威胁,没有害怕,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许老师以其敏锐的语感,紧扣“坦然”这一语感富矿,深入开掘,精心提炼,使学生不仅把握了“坦然”的表层意思,更感悟到了它的深层意蕴。针对“坦然”的深层意蕴,许老师采用了多种感悟教学策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形象再现”策略和“移情体验”策略。让学生通过想象,真切地看到了小女孩在河水中挣扎的样子;把自己当做小女孩,感受她的害怕、痛苦和绝望。这种感性化的学习策略,使语言文字的感悟,深植于人的情感、想象和心灵,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


(2)二次回旋,体验孤独后的“坦然”:


①继续品读,重点咀嚼以下文字:


C.第八自然段


生:(朗读)小女孩独自游荡在田野上,多么孤独无助。她在挖荠菜的时候就不用那么孤独了,荠菜就是她的好朋友,会招呼她,欢迎她。[]


生:我也觉得这段很打动我,夜色越来越浓,乌鸦、羊儿都能回家,可小女孩却不敢回家。有了春天的荠菜,小女孩就能坦然地回家了。


师:是呀,这个小女孩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她本该扑到母亲的怀抱去痛哭一场啊,她为什么不敢答应,她怕什么?请你走进小女孩的心中,写写小女孩的怕。


(生写小女孩的怕,汇报)


生:我怕看到妈妈那双哀愁的眼睛。


生:我怕地主追到家里找我算账,怕妈妈看到我的狼狈样子伤心。


生:我怕地主报复妈妈,怕妈妈为自己不能让孩子吃饱而内疚。


师:是呀,书上的小女孩跟你们一样懂事啊,来自别人凶狠的追赶也许还可以承受,而让自己的亲人母亲哀愁忧伤这样的精神折磨让她更加害怕。


②体会懂事女孩的“坦然”,再读重点句。


师:理解了小女孩的怕后,你对她的坦然有了怎么样更深的理解?


生:小女孩的坦然就是不再孤独无助。


生:她的坦然就是让母亲不再哀愁,不再忧伤。


生:在和荠菜做伴的日子里,所有的怕都烟消云散了,她觉得特别坦然。


师:多么舒畅的坦然,多么懂事的坦然,让我们一起坦然地读这句。


3、配乐朗读,释放情怀,表达“坦然”:


师:在经历了冬天的饥饿、特别是精神上的百般折磨后,小女孩格外盼望春天的荠菜,格外盼望春天挖荠菜时那坦然的心情……


(生配乐读第九自然段)


[点评]对“坦然”的感悟和理解,既如“层层剥笋”,又似“步步登山”。层层剥笋,由表及里:放松心情——远离威胁——不再孤独,这是一种横向的深入感悟。步步登山,由低至高:坦然是一种放松——坦然是一种安全——坦然是一种自由,这是一种纵向的深入理解。许老师对教材的创造性的处理与把握,使整堂课脉络显得尤为清晰,面貌显得越发精神。


三、总结全文思想,深化主题。


1、师:学完了课文,你说小女孩为什么如此期盼春天的荠菜?


生:因为她小时候吃不饱,所以她盼春天的荠菜。


生:小女孩如此期盼春天的荠菜,还因为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


2、师:那么,小女孩期盼的仅仅是荠菜吗?


生:不,她盼着每天都能吃饱肚子。


生:小女孩盼着一年四季都是春天。


生:小女孩盼着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像我们在课前看到的那些照片上的孩子一样。


师:是呀,他们有着共同的期盼。让我们记住荠菜,记住它曾经是一个小女孩所有的希望和梦想。请大家再深情地念一遍课题。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总评】


这是一堂“情感型”的阅读课,情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这里的情,涉及到四个主体:一是文中人物的表现之情,二是文本作者的抒写之情,三是教师的浸染之情,四是学生的体验之情。而所有的情,又最终都应交汇和融合到学生的情感上。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缩短情感距离,让“四情”在学生心中得到交融?本课在这一点上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1. 情感为主线重组教材、构筑教程。本课以“坦然”为情感明线,以“期盼”为情感暗线,暗线寓于明线,明线归于暗线,一明一暗,交织延续,将困苦之体验,渴望之感受,同情之萌生融为一体。整堂课学生为情所动,因情而悟,缘情会文,融情于心,可谓怎一个“情”字了得!


2. 综合运用感性化学习策略体悟情感。体悟情感,要在“举像”、重在“移情”、贵在“入境”。可以说,“像”、“情”、“境”是体悟情感的三大支点。本堂课在举像以生情、移情以悟情、入境以融情上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具。如“把画面想象在脑子里”、“让我们跟着文字一起去想象”、“把自己当做小女孩”、“写一写我怕”等等。


3. 在复沓回环的比照结构中层层激情、步步悟情。课的主体结构,实质上是三次比照、三次回环。第一次是将日常的轻松与小女孩此时此刻、此情此境的“坦然”相比照,激发新的阅读期待,产生新的情感共鸣;第二次是将死亡的威胁与小女孩当下的"坦然"相比照,感悟这份坦然的安全,体会精神上的洒脱;第三次是将害怕孤独又甘于孤独的矛盾心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