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之一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们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讲的道理,不要冲动,遇事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危险性,不要逞强好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会书写13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A.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B. 教师板书“马蜂”,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C. 教师接着板书“窝”,那“蜂窝”又是什么意思?


D. 教师继续板书“捅”,如果捅了马蜂窝会怎么样?


E. 教师完成板书“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主人公就捅了马蜂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F. 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想法?


G.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


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A.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教师询问在自读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C.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个自然段写出来的?


D.分自然段读课文。


E.研究谈论: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分几个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


F.教师小结。


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内涵。


(1) 研究第一部分,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2) 研究第二部分


A “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B “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读一读,这说明了什么?(读,感受孩子们的恐惧。)


C马蜂窝什么样呢?谁来读一下?


(3) 研究第三部分


A“我”和这群孩子们怎样对话?


B 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那里看出来的?


C “我”又是什么态度? “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


D 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E 我被激怒以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动作的词语。


F “我”的 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G 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H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内容,体会孩子们对“我”的刺激,及“我”是如何被激怒而逞强的。


(4)研究第四部分。


A “我”被蛰得怎么样?B 此时我又是怎么想的?C 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5)教师总结全文


A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


B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C 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的道理。


2、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演动作,说对话。


选表演好的学生分别扮演逞强好胜的“我”,斜挎皮带的孩子和头发淡黄的孩子,在他们进行对话之后,评价他们的语气、动作、神态是否符合课文中所写的情景。


2、填一填,读一读。


这个孩子的话( )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 )去。


无数马蜂像( )一样,在我头上()。


三、识字写字


认读要求会认的6个字,它们分别为上下结构(苫)、半包围结构(屁)和左右结构(捅、棚、橙)的字,其中“苫”字读(shàn),容易弄错。


认记字形,会写字。这13个字中大部分是左右结构的字(捅、棚、檐、橙、捂、踢、既、抄),均是左窄右宽的;“刺”是左宽右窄,另外 “逛”这个子要注意把“狂”字包上,“竿”字 中的“干”的第一笔要写在横中线往上一些,竖要落在竖中线上。


四、练习


词语转换练习(课后练的习题)


查找资料,如果被马蜂蛰了,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