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屋三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围绕“葫芦”这一主题,讲述了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最终得不到葫芦的道理。
设计理念
把握好“快乐读书屋”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特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文前提示的问题,充分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本课所讲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要求认识的“葫、芦、藤”等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教学准备
实物葫芦、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
2.(出示小葫芦实物)这就是葫芦,可爱吗,喜欢吗?古时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还种了一棵葫芦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3.看课题质疑。(预设:为什么要葫芦?得到葫芦了吗?要葫芦干什么?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读书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生读文前提示,再与开始学生质疑时提出的“他得到葫芦了吗”结合起来,明确读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自由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读书动笔,圈圈画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更好。
4.学生回答读书时思考的问题:他得到葫芦了吗?教师及时追问:为什么没有得到呢?让学生对文中蕴涵的道理有初步的感知。
三、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出示自学提示,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交流、探究。
(1)把书中两幅图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仔细读课文)
(2)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2.全班汇报,集体交流。(教师准备两幅葫芦的幻灯片,适时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1)在学生汇报第1题时,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指导读好课文第2、4自然段。读第2自然段时,要抓住两个感叹号,读出这个人迫切要葫芦长大的心理。读第4自然段时,抓住“更”字体会蚜虫增多了,“慢慢地”“一个一个”读得稍慢些,表现出葫芦的变化,也能表达出那个人的失望、伤心。
(2)在学生汇报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读好那人与邻居的对话,并抓住“我要的是葫芦,又不是叶子”来思考:这样的想法对吗?进一步明确他最终得不到葫芦的原因。
3.拓展练习,引出寓意。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训练(教师出示幻灯片):
①()这个人没有关注葫芦的生长过程,()没有能够得到葫芦。
②请你们也来仿照上面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2)师生总结:要想有好的结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要明白一些事物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四、回归整体,巩固识字
1.再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进一步明白道理。
2?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同桌互读、小组开火车赛读。
五、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1.说说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用幻灯片出示:
无论做什么事,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认真做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因为每一个小的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3.引导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的《蒸馒头的学问》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