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案(2)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简析: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体课文,也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课文用故事做比喻说明“立志为”的道理。全文基本上是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难与易的辨证关系,从而告诫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得容易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


3、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éi”是什么意思?做。文题的意思呢?


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


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试着解决刚刚的疑问。可以小组交流。


三、精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吗?


“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


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容易?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


4、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字的意思:“鄙、恃、去、顾、为”等字。


四、拓展延伸。


1、请孩子们想像一下,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后,看到富和尚,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及对话,写下来。


2、文章主要用(对比)写法,来叙述这件事。为的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人是通过勤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


五、实践活动。


1、请从“人之立志“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书中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