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学习重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学习难点: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质疑导学法、阅读领悟法、讨论交流法、口语表达法、合作探究法。
学前准备:
收集了解战国背景资料(重点收集齐、赵、魏),了解三十六计,熟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并组 词,理解词语、成语意思。
学习动机的激发设计:
1、讲述三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三十六计》的兴趣。
2、展示收集的《三十六计》激发学生对军事文化、兵法韬略兴趣。
3、利用课文中的成语讲《围魏救赵》故事,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
导 学 过 程:
一、 激趣导入
师讲述:汉代末年,王允除董卓。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王允在除掉董卓时用了哪些计谋?
生回答:(连环计、美人计、离间计……)
师:…………《三十六计》计谋中,你知道哪些计谋呢?
生回答:(苦肉计、走为上计、空城计、金蝉脱壳计……)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六计》之二《围魏救赵》。(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围魏救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谁围魏救赵?为什么要救赵国呢?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地读读课文,首先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三、 汇报学习结果并研读课文
1、 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谁来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越少越好)或者用图画出他们的关系,然后说说呢?
学生:(讲)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最终成功解救。
2、 齐国为什么要救赵?
导:我刚才听到位同学说齐国要救赵国,这不是齐威王没事找事干吗?
学生否定,抓住“魏国强大,灭赵,乘胜追击,危及齐国,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危,所以要救赵”来回答。
师:那是非救不可了。
3、 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
(1)商议救赵
导:我现在就是齐威王,我现在要从在坐的大将中选一位作大将军带兵去救赵,如果你被选中了,你打算怎样去救赵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导:我们还是去看看齐国的两位真正的大将是怎样商议救赵的。(出示幻灯片,同桌分角色对话,然后抽一组展示)
导: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田忌主张…… 孙膑认为……
导: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些?另一位呢?说说你的理由。
(2)救赵
导:既然孙膑的计划这么高明,那他们又是如何实施这些计划的呢?效果怎样呢?快速地读读课文的9-14自然段,完成表格。
学生展示。
导: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魏军在攻打赵国时与回魏国时有什么变化?
学生结合第1和第 12自然段回答。
4、 结果。
导:魏军在撤退中到了这种地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学生:埋伏、失败。
5、 理解“围魏救赵”
导:是啊!这一切都在孙膑的运筹之中,可见孙膑足智多谋。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了“围魏救赵”的战术,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生:攻打进攻之敌的后方,迫使进攻之敌撤退。
四、 拓展延伸
1、 课文上中有很多的成语,能用些成语给同学们讲讲《围魏救赵》的故事吗?
2、 能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曾经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或者看过的电影、电视、故事中使用了哪些计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