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几年我校利用早晨第一节课的前两分钟进行美诗文朗读和午间听广播的时间进行经典诗文的背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教学,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学生从上幼儿园起能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17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在我们学校二年级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在“同课异构”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片段一:
课件出示一系列瀑布的图片。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观赏的是什么吗?
生:瀑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和“瀑布”一词。)
师: 教师板书“瀑布”,并给瀑字注音。指名读“瀑布”一词。你是怎么记住“瀑”字的?
师: 齐读“瀑布”
反思: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装。通过课件展示瀑布的图片,使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轻松学习新的知识,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片段二:
图文结合,感悟诗意
学生对照插图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议一议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交流诗意,相互解疑。
师(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缭绕着紫色的烟雾。
师:谁能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朗读,让大家感受紫烟缭绕的美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语气很重。)
师:我怎么感觉香炉峰在冒着滚滚的烟火?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再读“生紫烟”时,眯着眼睛,陶醉在紫烟里。)
师:(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生:我看到了瀑布从山上飞快地起直冲下来,流了很长。
生:我听到瀑布流下来时发出轰轰的声响,真是震耳欲聋。
师: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瀑布流得很快,流得很长?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两个字,但语速较慢。)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继续读,语速快而响亮。)
师:这次是飞流了!但“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生读“飞流直下”语速快而响亮,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畅,语调稍扬。)
师:读得真棒!我好像也看到了这般景象。
(反思:学习语文不用概念说话,语文是感性的,用轻重缓急作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同一个句子中,重音位置的不同形成的不同意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升华诗意。《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片段三:
运用课件,把这首古诗制作成了学生们都喜欢的儿童歌曲,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就撑握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反思: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注意与课外语文资源的适度综合,这样的教学使课内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达到了积淀语言素材的目的。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体会李白诗歌想象的神奇、大胆过人的夸张、酣畅淋漓的文字、豪放飘逸的诗情,从而更有激情地朗读和撑握。)
整堂课听下来,不仅没让人感到空洞、枯燥,而是让人觉得学得充实,学得有味,它让人在读中生情,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开放的问题,引来学生多元的思考、多元的答案。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同时,他们已经体味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体会到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感情及心理。
语文教材,无论编写的多么好,内容多么丰富,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