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那间小木屋》教案(10)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婆、箭、栅”等11个生字,会写“婆、漆、究”等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章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


教学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第1课时


一、变序导入,质疑激趣


1、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并配有文字“这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呢?引发学生第1个疑问。


2、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其实在桃林那间小木屋中,根本没有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谁信任了他?怎么信任了他呢?


(抓住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读文,并思考释疑。)


3、让我们共同来阅读课文,看看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检查朗读效果。


4、默读课文,读后交流,你在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5、出示自学提示


①看看文中哪些描写能体现出“信任”。


②如果是你顺着路标来到这间小木屋,看到了竹篮和纸条摘了桃子,陶醉于桃林的美景,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③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自己有什么想法。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怎么看待“信任”这个问题。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生读第二部分(2~6自然段)。完成自学提示1


2、汇报交流。


预设1:“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这些描写让人感到,客人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桃园。周到的服务,让顾客产生对桃园主人的信任。


预设2:“走进小木屋,看见了两条狗和一只猫。”这是一个没人住的屋子,桃园无人看管,狗和猫也是给顾客带路的。这些描写不但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信任,还看出了这里的人们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预设3:“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子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纸条上的一段话,体现了主人对顾客的信任。[]


3、默读课文7、8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不是作者摘桃,而是简单的对话,可是在文中却有很重要的作用,想一想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简简单单的一组对话,简简单单的两个自然段,实际是表达了下一个人一次同样的摘桃经历和摘桃者的一次同样的感受。“我”把同样的信任给了别人。所以才让作者在离开桃园的时候由衷地感叹:“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人与人”,不光是主人与“我”,还有第3人、第4 人……“人与人”,就是你与我,我与他,我们每一个人……


(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强调人与人的概念,点明中心,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4、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开头的作用。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总看见”“桃子—自摘—三千米”“真有趣”是我决定去看个究竟的原因。


(师生分析这块告示牌的吸引人之处,了解制造“悬念”给读者的吸引作用。)


5、完成自学提示2


6、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作者的感叹中体会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吧!(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重点标示。)


7、总结写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顺序记叙;设置悬念,先叙后议,在叙述中注重细节。


(渗透写法,从读学写)。


四、个性化阅读理解


1、讨论,谈谈自己对桃林主人做法的看法。(在此环节既要对桃林主人的做法加以赞扬,也要说明白什么是“信任”,为什么要“信任”。)


2、完成自学提示3


五、总结: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你们几句话:


信任使花儿更加美丽,


信任使人儿更加可爱,


信任使精神更加富有,


信任使生命更加精彩。


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理解信任这个问题时,在学生讨论完成后大多学生都ㄊ艿奖究嗡枷肽谌莸囊导教育,意愿在生活中学习中家长与自己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等相互建立信任。受到桃园主人高尚品质影响,认为信任就是人与人之间用真诚去对待对方,那么信任就达到了一种美好的境界,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急管猜疑。可是现实生活环境中并不是绝对的那么美好,也存在着一部分不可信任的人和事。特别是小学生就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成长,所以最好不要欺骗,否则孩子一学就会。让孩子们拥有一片真实的净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