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童年的发现》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点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与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想象力。在研读课文后我了解的到了作者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


课前我让学生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课中我让学生出一些题来考其他学生。大家都很活跃,很感兴趣,约花了五分钟。


师:“你们是否觉得世界上很多的事物都是很不可非议呢?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生:这些“为什么”充满神秘。


生:这些大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没有科学的知识很难能够回答出来。


生:科学中的奥秘,真是不可思议。


师:是呀,科学知识就是这样,它们往往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其实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平时没有用心去留意而已。此外,我们还要在观察中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紧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把握“发现规律”这部分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由于本文比较有趣,很接近孩子的思想特征,他们的探究学习热情也比较高。就这样,学生在发现与探索中提出了很多问题:(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A.请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听完这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


生: “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是什么意思?我说,这是你不认真读书的结果。不过,我还要表扬你,因为你提问了。


生: “我跟你可不同”,为什么这样说呢?


师:我相信,不光只是这个同学,好多的同学也不能轻而易举地弄清楚这个问题哟。


于是,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讨论、探究。结果,大家都弄清楚了。


B.在第三自然段中,“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


生:对于这一句话,一是,他可能会每天夜里都做梦吗?二是,他每次做梦时,都是在飞吗?


生:我可从来没有这样的现象哦!我记得有一次做梦后,我很想这个梦再一次出现可是到现在也没有再次出现过呀!


生:(七嘴八舌的)……


师:哈哈,对生活就是这样的。


C.请看第四自然段内容:“我以为在同学中间中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我弄明白了,每到夜野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生:这个“每到夜晚最后的一个自然段……”,老师,我怎么做梦时没有飞呢?


师:要知道,你是你,他是他哦!


生: “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啊?


师:你觉得这合符情理吗?他们的想法与我们之前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有哪些区别呢?


生:《十万个为什么》是经过研究与验证的结果。


师:对呀!这也就说明了,课文也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呀!很多东西是要经过验证的呀!


D.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生:在最后的一个自然段中,一是“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困窘”是啥意思,为什么困窘?二是,“笑塌房顶”又是怎么回事呢?


……


从学生的发问中,我深感学生已经钻到了语言文字之中。《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类的书籍是广大青少年热爱的书籍之一,书中各种丰富的科学知识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由学生最喜爱的科学知识作为课前学习的指引,并让学生通过交流书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本文学习的导入内容,这调动了学生探究学文的欲望,并从文中受到了教益: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才有可能让自己走进科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