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的智慧出在学生的指尖上。直立行走、用手劳动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动脑又动手,才会有创造”。语文课堂,理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然而,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公开课、观摩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样的语文课堂是热闹有余而静思不足,多的是小手如林、议论纷纷,少的是潜心默读、圈圈写写。“写”,成了被语文课堂遗忘的角落,成了课堂之外的功课。“写”,怎样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设计了三个以“写”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板块,颇有收获。


板块一: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读顺了课文,很了不起!一个故事,一般都有起因、经过、结果。斯杰潘老人给我讲的这个关于天鹅的故事,你能不能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呢?


(学生静静地阅读、概括。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师:同学们写得很投入!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自己概括的故事?


(教师将学生写的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


生:起因:有一天,突然寒潮降临。经过:老天鹅和一群天鹅破冰的事情。结果:斯杰潘老人背着枪走了。


师:(边点评边帮学生修改)你写了三句话,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清楚。老师也有三句话:一是删去“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词,三句话就连贯了。二是“寒潮”与“突然”调换一下位子,删去“的事情”。三是故事还没结果:老人走了,天鹅呢?不见了!(生笑)再听听别人的看法,把结果改一改,好吗?


生:寒潮突然降临,湖面被冻住了。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敲打湖面,使湖面破裂。最终,它们成功了。


师:这是结了冰的湖面,改成“敲打冰面、冰面破裂”更恰当些,你赞成吗?(生点头)


生:老师,我觉得“敲打冰面”不恰当,天鹅是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你比老师用词更准确!改!


生:老师,天鹅是一次又一次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多重要啊!加!


生:不是一只天鹅扑打冰面的,有很多天鹅一起扑打。


师:多好的建议啊!这句话添在哪儿呢?


生:添在使湖面……使冰面破裂前面。改成:后来,一群天鹅齐心协力来破冰。


师:“齐心协力”用得妙!请你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寒潮突然降临,湖面被冻住了。一只老天鹅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后来一群天鹅齐心协力来破冰。最终,他们成功了。


师:你看,这样一修改,故事就清楚、明白了。谁还想来交流?


生:寒潮突然降临,湖面结了冰,天鹅没有吃的了。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破冰,后来其他天鹅一起破冰找吃的。最后,他们有吃的了。[]


师:没吃的,找吃的,有吃的。(生笑)这就是起因、经过、结果!“没吃的”才破冰!你抓得准!当然,最好不要老想着用这个“吃的”。(生大笑)现在,老师建议大家把自己概括的内容仔细读一读、改一改,注意:要学会吸取别人的长处,把好词好句“偷过来”!


(学生快速进行修改,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修改。)


生:寒潮突然降临,湖面结了冰,天鹅没有食物吃。一只老天鹅带领一群天鹅用自己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扑打冰面,冰面终于破裂了。天鹅们快活地捕食着鱼虾。


师:看,修改一下就是不一样。“带领”这个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老天鹅。


生:湖面结了冰,天鹅群没有了食物。一只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撞击冰面,其他天鹅也齐心协力,破开了冰冻的湖面,找到了食物。


师:有两个词用得好!


(生不约而同地答:奋不顾身、齐心协力。)


板块二: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段落,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确,一只老天鹅破冰、一群天鹅破冰这三个段落写得感人至深。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学生潜心读书、写感受,教师巡视并作个别点拨。)


师:同学们学得是那样专心,老师很感动。谁愿意第一个交流?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时,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了不起!对这个句子,你们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这是多么伟大啊!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来体会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很勇敢。


师:所以,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的,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继续交流……)


板块三:


师:(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学生先默读,在文中标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斯杰潘老人?


生:你离天鹅这么近,为什么没有开枪,却把枪挂在肩头走了?


生:你为什么悄悄地离开了?


生: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生:老人说到这里为什么停住了?


师:你往下再读一句话,这个问题可以提得更深刻些。


生:老人为什么深情地说?


师:这个问题就有价值了!


生:课文中老人赞叹天鹅是勇敢的鸟儿,为什么却说它们是“多么可爱的鸟儿”?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哪个问题最重要,是核心问题?


生: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而且一直挂在墙上?


师:好!我们就来思考这个问题。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深入地想一想。然后写下来。看谁思考得深刻。


(学生潜心思考、书写答案,然后进行交流。)


生:老人从天鹅破冰中看到了它们勇敢,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他心里很受感动。心想:我们人类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精神。所以,他放弃了打猎。


师:勇敢、团结的精神感动了他。概括得好!


生:斯杰潘老人看到小动物生存这么不容易,人类还要伤害它们,觉得太残忍了。要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啊!我们应该保护它们才对啊!


师:保护野生动物!你将来做环保局长挺称职!(生笑)


生:他体会到生命是很重要的。不仅天鹅珍惜生命,许许多多的动物,包括人,都那样珍惜生命。它们为了生存,可以做任何危险的事情。


师:所有的动物都会本能地珍爱自己的生命。你写得太深刻了,像个哲学家!


生:老人看到了天鹅破冰的动人一幕,有感而发:天鹅为了求生,奋力破冰。不仅仅是天鹅,所有的动物都是一样的,遇到困境都会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寻找求生之路。


师:动物为了求生,在关键时刻会爆发出令我们人类惊叹的壮举。写得多好!


生:老人知道了动物也有爱心的,也会团结互助的。我们应该不再伤害动物,不再乱砍树木,不再破坏大自然,那该多么美好啊!所以,他把猎枪挂在墙上,每次看到时就给自己一个警告。


师:三个“不再”排列得多整齐!给人以警醒!


师:老师读完课文,是怎么思考的呢?这里有四个答案,你们猜猜看,哪一个是薛老师写的?(1)斯杰潘老人认为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2)老天鹅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天鹅群打开生存之门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伤害他们。(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无比英勇和团结,具有人类一样的精神和品格,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4)斯杰潘老人从天鹅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壮举中,感受到了天鹅那样的鸟儿也闪现出生命的光辉、闪现出生命的美,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它们而感到惭愧、自责,从此放弃了猎枪。


评析:


“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均衡地发展。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写”往往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这堂课却在薛法根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充分发挥了读写结合的优势,使学生的阅读向纵深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使学生的谴词造句水平得到锻炼,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贯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次“写”的训练活动有三个闪光点。


(一)有目的


每次安排“写”的训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课中三次写,第一次是为概括故事而写,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第二次是为感悟课文而写,写自己的感受是为了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更加真切地进行感情朗读;第三次是为理解表达而写,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见解来。


(二)有方法


写的训练,不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不是学生已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师生、生生互评,汲取课本和他人的词汇、句式,使学生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三)有感情


儿童的心是柔软的,当其内心被触动时,自然有感而发。在板块二中,教师成功地将学生带入天鹅破冰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写的欲望,使写的过程水到渠成,从学生指尖流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评析:黄鹤;文章摘自:《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