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朋友》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兴高采烈)能--。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我:“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你有我香吗?”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你有雪花白吗?”梅花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说:“没有她香。”诗人说:“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