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望洞庭》有感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刚刚听了四年级一节古诗教学《望洞庭》。课上王老师先复习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然后从诗题开始,介绍作者,指导朗读。教师进行了范读,指导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感知诗的境界。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表明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内容。因此,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是由字入文,让学生感知诗文。先疏通文字,了解字词的含义;再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句的内容。接下来老师制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比如“镜位磨”、“遥望”、“山水色”、“白银盘里”、“青螺”等。从整体上理解诗的意境,并让学生互相说,指名说,分句说,连起来说等形式体会诗的大意。。《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时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者有机地将诗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 美中不足的是,课上没有让学生在文本里走一个来回,从读开始,再由读结束。叶圣陶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时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感情饱满。一位诗人曾经说过,诗歌是“感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浆”。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离不开在“断读”的前提下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叶老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通过“美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美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浮现出由一连串有意义联系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画面,并通过想象由这种艺术画面进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另外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把诗变成画。唐代被誉为画家的大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在诗中”。的确,一首好诗,犹如一幅画面,一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理蕴其中的艺术画面。这种画面构成了诗歌艺术的形象性。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因此,古诗教学要由文入画,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古诗的形象美。


一孔之见,与大家商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