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小狗包弟1



一、目的要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㈡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㈢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编辑
㈣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 (1自然段)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
发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 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㈤内容分析
⒈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⒉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⒊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⒋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⒌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 沉重 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⒍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①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㈤课堂讨论
①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②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楔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的来历

发展——七年相处

结局——一朝痛别

尾声——真心忏悔 轻松 沉重 自责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 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目标叫作“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把目标表述定位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三、学时安排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 
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出示“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小组合作讨论。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

(2)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讨论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 高兴

/ /

与“我们”亲密相处 快乐

/ /

被追杀 忧虑 

/ /

被解剖 歉疚



(三)主体研读

1、教师导学。

对于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后,重要的是对其精彩部分进行研读,这样才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请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一两处文字做圈点批注,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2、自主研读。

3、探讨交流。


【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段,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做好朗读评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深入研读文本而把握思想。】

示例:

(1)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一“笑”一“流泪”,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朗读时,要体现出无助、痛苦的情感。)

(2)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

(四)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组织研讨,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抒真情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教师参与讨论。

1、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五)随机拓展

1、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班讨论。

【让学生自主质疑,再提出来全班讨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 布置课外阅读巴金《随想录》。

【扩大阅读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巴金的思想。】

(六)及时反思

1、请同学们谈谈学了这节课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通过反思,使学生巩固对本节课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师小结。(略)
-- 

另一篇:《小狗包弟》教案设计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指导学生探究阅读,使学生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的勇气与度量,感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习借鉴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本文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
教学过程:
一、布置学生周日访问调查。
1.访问身边2-3名70岁左右的文革中的“走资派”,了解文革动乱中的人际关系情况,并做好访谈录。
2、 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整理并积累关于巴金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材料。
二、课堂操作
1.小组快速检查交流访问和积累的情况。(3分钟)
①文革动乱时人们的心态及人际关系;②巴金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材料。
2.教师导入学生自主探究(7分钟)
同学们,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就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处世方法。《小狗包弟》写的就是巴金在十年动乱那样一个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事件。通过访问,你们对本文的时代背景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请你们带着访问后的感受去自主探索。请快速阅读(训练速读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把下列问题在文中找出来:
①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将语段或语句划出并认真体味);②找出作者过渡的语句并体会其妙处(圈点勾画,简要点评);③找出描写的小狗(尤其是包弟)讨人喜爱(令人感动)的地方和令人悲伤的地方,并仔细体味;④找出写作者对包弟的感情变化的地方并体会其心理变化过程;⑤找出作者悲伤自责的语句并认真思考。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并记录掌握。
3.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
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读了巴金反映文革动乱时人们心态的《小狗包弟》,大家的感受和发现肯定是各不相同的,各有认识深刻的地方和发现的问题。现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探究你们自己发现的问题,然后探究老师提供的问题。
①你对特定环境里的“狗性”和人性是怎样认识的?(主要结合第一段讨论)②从包弟的讨人喜爱到它被送上解剖桌,你是怎样认识的?(要做客观的、全面的、设身处地的分析)③巴金送走包弟先感到“轻松”,随后又感到“沉重”,这个心理变化说明了什么?④你对巴金所受的“熬煎”是怎样的认识的?
思考领悟:本文写作的基调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如此确定?
品味鉴赏:本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
4.班级交流(20分钟)
①整体把握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和榇锬芰ρ盗贰
A找1-2名学生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及本文主题思想,教师指导其怎样抓关键问题、怎样口头语言表述。
B教师点拨指导阅读表达技巧。
②现在请同学们交流合作探究的结果,每组一名代表,选一个认为本组探究得最有深度的问题交流。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的表述有哪些值得借鉴,哪些值得商榷,然后发表不同意见。要求语言尽量简洁,逻辑尽量严密。前面小组代表谈过的讨论过的问题,后面小组代表不再重复,实在有问题放在课后。(举手抢答确定小组代表发言顺序或按题序由各小组举手抢答)
各组代表交流;学生插话后,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以讨论插话的形式给以点拨明确,重点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点拨要点如下:
※关于特定环境的“狗性”和“人性”问题。
A狗在普通动物中最讲情义,这种动物的本性是忠诚于主人,护“主”,俗语有“忠实走狗”;它不见利忘义,也不明哲保身。它的反面典型是什么?(狼)“白眼狼”,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即可为证。
B人,高级动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分自我保护的本能甚至说自私的本性就表现出来了,特别是文革中到处是非颠倒,人情殆尽,世态炎凉。(当然也有不畏强暴、舍己为人、情义为重的)写文革,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衬人,明写狗之重情守义,暗写人性之弱点,人性之缺失,实质写文革之罪恶!
※关于写包弟的讨人喜欢与被送上解剖桌的问题。
包弟讨人喜爱,人和动物本该和睦相处下去,是谁打破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局面?(动乱的社会现实)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动乱?巴金及其家人亲戚想保敢保吗?敢保能保得住吗?他没保且送出去了,说明什么?(人性弱点)该不该送?(策略)狗都活不下去说明什么问题?(衬托社会现实的黑暗)
※关于巴金的“轻松”与“沉重”。
轻松:在那个社会环境把“麻烦”送出去,“轻松”是正常人的感觉。
沉重:良心的自我发现,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
这个心理变化表现了作者的心灵历程,首先说明作者勇于解剖自己,然后说明所处的时代缺少温情,缺少人性,充斥着残暴、淫威。自己甩掉了包弟的轻松与良心的沉重这一对矛盾,表现了对社会的担忧。作者在解剖自己,更是在解剖社会。
※关于巴金为什么受“熬煎”。
失去的永远失去了,而对黑暗,作者不能奋笔揭露痛击,自己还要承受无辜的良心谴责,社会缺少人性,自己人格受辱,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不感到是受熬煎呢?因为作者所受的是漫长的精神伤害。
※思考与领悟:本文的写作基调。
作者在文革中作为主人失去了包弟,作为丈夫失去了妻子,作为本应备受全社会尊重的作家受到了迫害。作者要控诉那个时代,怎样控拆?作者没有选择痛斥、揭露、声讨、批判、鞭挞等等,而是选择了写对一条小狗的歉疚,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的忏悔。这一基调的确立,这种自我解剖比其他方式更有震憾心灵的力量,是自我反省,呼唤良知,呼唤人性的最深刻的范例。
※感受与鉴赏:
A思想价值:
a、呼唤民主,反对专制;b、呼唤人性,鞭挞邪恶;c、呼唤文明, 揭露愚昧。
B艺术手法:
①角度独特——用自责忏悔解剖自己,去揭露鞭挞文革。②写法新颖——用写小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用狗性反衬人性,以小事件反衬大社会。
③结构自然——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④语言质朴——娓娓道来,不事雕饰。
⑤感情真挚——以人格动人,以真情动人。
5.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4分钟)
① 认识了一个畸形时代,人性被扭曲、精神受伤害的情况。② 明白了作者呼唤人性、讴歌人性的时代意义。
6.感受了作者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的勇气与度量。
7.借鉴了本文语言艺术与构思技巧。
8、借鉴与创新(课后作业)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憾。你们访问过祖辈过去的事情,你们也目睹过今天发生的事情,你肯定或感动过、或气愤过、或思考过,那么从中你发现过什么深刻的东西?借鉴本文,把你的感受,你的发现在课后写出来吧。
※创新思维训练要求
一个小组合作若选择同一材料同一话题时必须做到:都要变换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力求新的发现,选择最佳角度表现;尽量不用同一种文体去表达;各小组材料、话题尽量避免重复,力求开辟新领域。
注:安排组内、组间交流,选出优秀作品班内交流。




《小狗包弟》教案示例4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币晃灰帐跫液凸返墓适拢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毙」钒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毙」钒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毙」钒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毙」钒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惫适陆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2庇镅云铀刈匀唬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3弊匀恢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二、问题探究
1笨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弊髡叻从场拔母铩钡南质担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3弊髡呶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关于练习 

一、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

设题意图:第一问是从领悟作者情感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第二、三问是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种要求与复述故事相比,可能更难一些,也正好考查和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表达创见的能力。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脉络对回答此题有所帮助,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参考答案:

第一问参见“整体把握”。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看法,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在自己心目中描绘的巴金老人是什么样的。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性,至于他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可能,也许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二、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 
“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
(材料从略)

设题意图:扩大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获得写作文的启示。类似“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的题目,既是语文题目,其中又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了更好地达到题目所要求的,应更多地了解巴金其人其作品,学生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也提供一些信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具有从课文迁移到课文外、课堂外不断探寻的能力。最后呈现方式可以是成篇文章,也可以是发言提纲。如果是文章,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议。

教学建议 
一、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可以引导、启发、讨论。
二、获得写作文的启示

本文给学生写作文的启示大概有: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眼力,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不过分追求“技巧”,又要讲究无技巧的“技巧”;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材料的详略、次序;合理地安排叙事和抒情的笔法,“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等等。学生还可以另作补充。这些要求也许过高,学生能获得一两点启示就是学有所成。
三、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练习中的有关介绍和专家评论,以启发对课文的更深刻的理解;鼓励阅读巴金《随想录》,读后在同学中交流;尝试用动情的笔调来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并发掘深刻的思想;2003年底,新闻媒体宣传纪念巴金百年诞辰,巴金作品在当代社会获得了新的感染力、影响力,可以关注报章上有关巴金百岁纪念文章,读一读巴金评传,寻找本文的赏析文章和对《随想录》的评论……可以总结提问:在当代人眼里巴金是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为什么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在当代的阅读价值何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