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小包拯》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聪明的小包拯》说课稿

《聪明的小包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包拯小时候的故事。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性强。但要想让七八岁的儿童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人物,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一、打破常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我今天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按顺序逐段指导朗读的这种模式,而是借助“称赞”一词,直奔文章结尾一段,让学生知道有“大家称赞小包拯聪明”这一结果。那么,为什么大家会称赞小包拯真聪明呢?从而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作好铺垫。

二、重点段落,以读为本,体现读的层次性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段落,为了让学生能从读中体会到小包拯的聪明所在,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地朗读:

(一)初读,读中明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一名学生先试着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读得好,好在哪?你认为读得不好,那应该怎么读?学生就在这样的听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品读,读中寓情、读中入境、读中生趣。

在学生对第三自然段有所感知的基础上,我采取让学生自由读的方式,边读边想,找出不明白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通过朗读,让学生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从“都请”“清水”等词语中体会到小包拯的聪明所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小包拯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产生快乐的情趣。

(三)梳读,读中悟理。

通过前面两个层次的朗读之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和体验。在这个环节,我与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完全明白小包拯的审案过程,进一步体会小包拯的聪明。

在读的过程中,我还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从不会到会,在读中明理,读中入境,读中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