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课程标准教材第一册。《秋天到了》这篇课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树叶黄了、落了,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南飞,田野里丰收了。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基本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为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到”、“凉”、“红”、“收”、“季”六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2、谁能根据自已的观察说说外面的景色?
   3、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秋天景色的?
    {板书课题时教师对“秋”字和“到”进行字形讲解,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秋”、“到”、“凉”、“红”、“收”、“季”六个字),学生认读生字(齐读、男女生互读、开火车读)。
   4、看汉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5、指导标出自然段,画出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6、指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这篇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7、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三、精读感悟、深入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感悟秋天天气的特点。
    (课件演示:许多树叶从树上纷纷落下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秋天景物的变化)
   2、课件演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课件演示: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不断的变换队形,向南飞去)
    (1)从这美丽的画面上你看懂了什么?知道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2)请同学们仔细看树叶。小组内探究:秋天的树叶和夏天的树叶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出示实物树叶)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小组讨论、探究。
      ①田野里有什么样的变化?
      ②看到这么多的变化,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除了我们刚刚课文里讲的这些变化,你们还知道秋天有哪些变化?
    (2)全班汇报,教师引导。(课件演示: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四、诵读积累、延伸结束。
   1、指导朗读。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件演示复述课文内容。
   3、秋天的景色是美丽的,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多彩的画笔,画出你心目中的秋天。
   4、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外面的秋色,回到家里给家人讲讲秋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心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王老师的教案在这一点上做了积极尝试。
  教案中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中加深理解、体验和感悟。受到美的启迪和心灵的感受。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学习的本质定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上。并能够把课内外资源有机融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献鳌钡难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时时不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