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教学设计(二)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 gùo yào


过(走过) 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 qǐ biān fàng yòu bēi


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又 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


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