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1)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教法建议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习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习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P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