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18句,本课节选前四句。这是一首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学情分析>
这首诗是在描写特定背景下的景色,学习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背景,在结合词句的理解,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写“送”、“官”等8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描写春夏秋不同景色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冬天的诗,板书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折、即
3.简要交流作者资料。
岑参(715—71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天宝3年进士,授右帅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不久,入朝任左补阙、太子中允等,天宝13年再度出塞,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死于成都旅舍。岑参的诗,早期追求华艳。后来几度出塞,多年的戎马生活、塞外奇险的自然风光,使他的诗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善与应用多变的笔触,新奇的想象,磅礴的气势,表现塞外的山川景物和战争场面,给人以惊险、奇伟的感觉,形成“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名与高适并称。有《岑嘉州集》。
(三)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圈出生字词,并自学
3.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读,开火车读
(2)扩词
(3)完成书后读一读
(四)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渎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2.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北风卷地白草折”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句话的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其他几句的意思呢?
折:折断 即:立即,马上。 卷:席卷
白草:西北地区的一种牧草,秋天干枯成白色。
句意:北风卷动,地面的沙尘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纷飞了。雪花飞舞,就像一夜之间吹起了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一样。
3.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让学生品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想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背诵古诗。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冬天的诗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词,指导写字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复习生字词
背诵古诗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二、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如,树,梨”
观察生字在虚线格里的位置
书空练习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
三、完成书后练习
相关资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