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报春花》这篇课文讲述了达尔文小时候把白色的报春花变成了红色的。课文是运用人物的对话来告诉读者整个故事发生的经过。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正如课文作者所写:达尔文是个敢说、敢想、敢做的小男孩。面对爸爸的几次否定,他仍不弃不馁,坚定自己的想法,并努力去实践,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仅仅让学生了解这些吗?这些内容在课文中显而易见,对学生而言,思维毫无提升的空间。这样的教学不就又走入了从文字到文字,从内容到内容的“歧途”了吗?我一直在思考,透过整个故事内容,还能让孩子们明白一些什么呢?结合这学期,课本中几篇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联系课后孩子们阅读的关于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我把本堂课的“魂”立在“科学品质”,也就是“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科学品质”。
一、教学目标
我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习本课4个生字,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理解“赐”的意思,掌握“插”的书写笔顺。
2、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品读词句,感受达尔文的“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品质,从而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的含义。
3、通过动画演示,了解报春花变成红色这一现象中的科学知识。
同时在阅读课文后,我们不难发现,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
1、感受到达尔文所具备的科学思维,体会他“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品质。
2、理解“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这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学习重点。
1、指导朗读课题。
教学开始,我出示了漂亮的报春花的插图,并配以优美的文字加以渲染,目的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学生受到了感染,满怀希望地读好“报春花”,报春花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今天却要看到“红色的”,真是难能可贵,所以更要读出“红色报春花”的难得一见。
2、提出学习重点。
很自然,由“红色的报春花”引出了这么一个人——达尔文,而课文第一节正是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人。这节课我们就是要去感受他的“敢想、敢说、敢做”,这是,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他的“敢想、敢说、敢做”又与他今后成为一名科学家有什么关系呢?
说明:学生情感的激发,重在教师的引导,如何在课的开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积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呢?教学中就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刺激,一旦将文字与音乐、与漂亮的景物相联系,那么原本抽象的文字符号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音符,能让人读出不同的味道。[]
课的开始,提出学习重点,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指向也就更明确了。也就是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体会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达尔文的“敢想、敢说、敢做”。
达尔文的敢说、敢想、敢做从文中的字字句句中都能感受到。一个人的说、想、行之间是有必然的联系的,我们从达尔文说的语句中就能体会到他的想法,更能知道他的做,它们是相互融合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不能把这三者割裂开。如果在这三者的教学上平均运用时间,就会使教学缺乏层次感,教学时间也不够。在细读教材之后,我发现“敢说”在教材上比较容易把握,而在“想”和“做”上则可做更深入的挖掘。
1、指导朗读,体会“敢说”。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小达尔文自豪地说:“爸爸,这不
是大自然赐给的,是我让它改变了颜色。”它通过达尔文的语言直接写出了他将白色报春花变成红色的,所以我抓住这句话,通过理解“自豪”这个词,引导学生体会达尔文是个敢说的人。我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读文找到其他体现敢说的句子,教师引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自然体会达尔文的“敢说”。(出示相关引读内容)
说明:朗读中教师的引读如穿针引线,尤为重要,文章中蕴涵的情感、道理,可以通过以读代讲的方法在教学中解决。
2、深入研读,体会“敢想”。
(1)仔细读文,找到描写想法的句子。
整篇课文中只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达尔文的想法,难道只有这一处吗?正所谓“言为心生”,达尔文敢这样说,他必定是这样想的。学生通过仔细读课文后,发现其实达尔文说的话就是他所想的内容。
(2)品读“想法”,体会达尔文具备的科学思维。
结合本学期学过的科学家的故事,结合课后引导学生阅读的相关故事,我们发现所有科学家的成功都与“想”有关,世界上的许多伟大发明就源于刹那间的奇思妙想,源枋挛镏间的联想、源于某些猜想,更离不开科学家对实验过程的设想、对实验结果的预想。看起来简单的“想”,却能读出不同的含义。顺势,我就把这些表示想法的词语出示在黑板上。(出示)那么达尔文的想法中又能让人读出什么呢?学生在讨论后,品读出了这些想法:
(出示内容)
(3)引读“想法”,体会“敢想”的科学品质。
最后,再由师生配合读这些句子,仍然是通过教师恰当的引读,进一步体会达尔文“敢想”的科学品质。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内容)
说明:对词句的品读,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地渗透品读方法,对他们而言,犹如握住了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在这里,学生对达尔文想法的品悟,有联系生活实际,如“奇思妙想”;有联系上下文,如对实验结果的“预想”等。[]
3、语言训练,体会“敢做”。
正如一开始所说,达尔文的敢说、敢想和敢做其实是融为一体的,有想才有说,而做又是想和做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从达尔文的言语中、想法中就能了解他的做法。在明确了这一点后,我又设计了这些方法,带领学生透过文字的背后去了解他的实践过程,去体会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这为感受达尔文的品质打下了铺垫。
(1)比较方法的不同,了解科学现象。
请学生读文后找到达尔文原先设想要实验的过程和最后他获得成功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出示内容)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两者的不同其实就在于两个动词“浇”和“插”,由于“插”是生字且它的写法要提醒学生的注意,在这里我又教了“插”的笔顺。其实,这两个动作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恰恰说明了达尔文运用了科学的方法使实验获得成功。这是怎样的科学方法呢?学生十分感兴趣,于是我配以动画演示解释了这种科学现象——虹吸现象。(出示内容)
2、想象说话,体会科学品质。
从当初的设想到最后的改变方法,这中间可能发生些什么呢?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出示内容)
在试验中,达尔文可能,于是他改变了做法。
那么遇到困难后,达尔文又会怎么做呢?随后,我又出示了:
在试验中,达尔文可能,遇到困难后,他可能,于是他改变了做法。
通过对达尔文在实践过程的想象,帮助学生体会到达尔文尽管遇到许多困难,但他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品质。此时,我又出示了这句话:小达尔文自豪地说:“爸爸,这不是大自然赐给的,是我让它改变了颜色。”学生此时齐读这句话,便能深入理解这“自豪”背后的含义了。
说明:课文虽然以人物对话为主,讲的是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但是在课文中出现的科学现象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通过动画演示,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虹吸现象”这一科学现象。这也为体会达尔文的“敢做”的品质进行了铺垫。
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达尔文的科学品质,设计有坡度的语言训练非常重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课文内容的留白处,对“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怎样解决困难”进行想象说话,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更是渗透了德育。
(三)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其实,课文学到这儿,学生已体会到了达尔文的“敢想、敢说、敢做”了,可课文最后爸爸说的一句话:“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是什么意思?又如何让学生能理解呢?为此,我设计了两步:第一,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达尔文长大后取得的成绩,知道达尔文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出示)第二,在师生配合朗读中了解当时英国科学界可谓人才辈出,而达尔文靠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那么,达尔文小时侯对事物钻研的精神不正预示着他将成为英国科学界的希望吗?(演示教学过程)
通过这样的师生配合读,学生自然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最后,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我以这样一句话结束课文:达尔文虽然没有培育出真正的红色报春花,但是,在爸爸的心里,在所有人的心理,他预示着——(生读:英国生物学界的希望)教学结束,课堂里余音缭绕,此时教师无须多说一个字,学生在如此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中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正是由于达尔文具有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品质,长大后成为英国著名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