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来我校演出的“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吗?在这个艺术团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他们用残缺的肢体与优美的造型,深刻诠释着生命的多彩和人性的崇高,这种不畏挫折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其实,不只是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残疾朋友都非常坚强、乐观,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谁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生:帮助他人达到目的,实现心愿)
   2、看到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谁成全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为什么要成全这棵树?成全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4页,看看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知道的内容。
   3、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老师从你们的回答中听的出来大家都用心的读课文了,我们再来读一下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你易读错的字勾画出来,和同桌商量一下把字音读准确,在正确流利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容易读错的字:灼灼的光芒(形容明亮,课文指孩子目光明亮)
       拎水 绰号 怔住(发愣,发呆)
    (2)文中的线索是树
       孩子成全了小树明线
       母亲成全了孩子暗线
       作者表面是在写小树,这成为文章的明线,实质上他是在写残疾的孩子,这也就是文章的暗线。
   7、根据老师的板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的是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她那有腿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苗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呀!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到底是谁成全了谁呢?你从哪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
    (1)孩子成全了小树
      “那树苗是她丢弃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树是有生命的。孩子由小树想到自己,自己就和这棵小树一样是不被人重视的,是不被人看好的,是被认为没什么希望的。同病相怜让这个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孩子挖的坑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孩子小心翼翼……给它浇水”“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上了学……水塘和树之间。”“那树长得高,长得快……捡牛粪喂它。”
      (为了小树成材,孩子精心照料着它。他精心侍弄小树的同时,也是在悄悄实现着自己的一个心愿,他是通过自己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着自己。)
      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现,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什么?(第一次交代残疾体征,后几次则显示他的性格特征:身残志坚,快乐阳光,乐观自信,自强不息)
    (2)母亲成全了孩子
      那孩子“一出生腿就残疾了。”“母亲望着孩子,犹豫了……“但看到孩子眼里那灼灼的目光,母亲点点头。”(母亲分明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坚强不屈、看到了坚韧。)
      “那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为孩子的前途担忧。)
    (3)“这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去读书。”究竟是什么促使母亲做出这项重大决定的呢?
     ①孩子自己为种那棵树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
     ②孩子每天拎着水桶认真浇树苗;
     ③孩子每天偷偷地给那棵树喂牛粪。
      (以上几点都反映了孩子坚韧顽强的个性,隐喻着他在将来的日子里可能有的奋斗精神。孩子的坚持使快要枯萎的小树赶上了原先很壮实的树,身残但志坚的儿子也一定如正常人一样成功。她相信小树能长大,自己的儿子也会成长。伟大的母爱!)
      你认为孩子成功的理由是什么?
    (4)感受着人物的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通读全文。
  五、拓展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要学会关爱,学会自强,相信你们肯定会克服一路的坎坷、荆棘,活出灿烂的人生。

  板书设计:           9 成全一棵树
              孩子  成全 一棵树   明线
              母亲  成全 孩子    暗线
              坚定地信念     乐观的心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