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由两幅情境图组成。第一幅图是一家三口人共进早餐的情景;第二幅图是一家三口人共进晚餐的情景。两幅图的内容表现了中国人用餐的习惯和变化。特别是通过全家人围坐餐桌旁共同进餐、让儿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一个部首:“木”。会写6个一类生字,了解“刀”字的演变过程。
   2、积累词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在情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激发儿童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和爱惜粮食的意识;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食物图卡。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观察对比两幅图的情境。
   2、认识情境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来保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你平时主要吃些什么呢?吃饭的时候会用到哪些餐具呢?一会儿,我们到一个小朋友家去做客,看看他们在吃什么?
  二、观察图片,体会情境
   1、分别观察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注意观察比较两幅图,看看有什么区别?
    (1)第一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米饭、汤、炒菜
       用具:筷子、勺子。中餐
       其它:水杯、香油
    (2)第二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奶油、面包、橙汁。西餐
       用具:叉子、刀。
    (3)说一说:中餐和西餐有什么不同?
  三、识字与写字
   1、图文结合。把本课的食物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与生字卡片一一对应,找出要学习的生字。认读一、二类字,书写一类字。
    (1)看刀的字理演变过程,学习“刀”字。
    (2)学习“杯”字。注意“木”字旁做部首时捺变点。
    (3)注意“叉”“勺”“包”的笔顺。
   2、对号入座。把食物图片贴在左侧,生字卡片贴在右侧,请同学连线。
   3、游戏:模拟用餐。3人为一组扮演家庭成员,共进西式早餐和中式晚餐,以词卡代替食物,通过表演的形式读出词语或物品的名称。

  作业设计:晚餐时说一说,餐桌上有哪些食物和用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做游戏:西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中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找到字卡贴到黑板上。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
  二、朗读指导
   1、轻声:叉子筷子勺子。还有哪些类似词语?
   2、儿化音:橙汁(儿)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连线,读一读。拼拼音,读词语,进行连线。
   2、读一读,比一比。
    (1)准确地读出下列字。
    (2)观察比较这几组字有哪些特点?引导得出规律:“加一笔”组成新字;“加一个部首”组成新字。
    (3)扩词与区别。
   3、分类,涂颜色。
    (1)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词语如何分类?说一说,涂一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背一背。
    (1)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2)说一说《锄禾》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平时吃饭时,小朋友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为什么?

  作业设计:把《锄禾》背诵思胰颂。
  板书设计:
              用 餐
       第一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米饭、汤、炒菜
         用具:筷子、勺子。中餐
         其它:水杯、香油
       第二幅图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奶油、面包、橙汁。西餐
         用具:叉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