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绿色记事本”》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这次表达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应该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绿色记事本”所写的周一到周五的事,理解作者的用意。


2.能了解关于环保的有关知识并树立环保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建议


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环保”这一主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


2.课上先让学生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3.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材料,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4.想一想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


5.把自己身边的与本单元要求相符的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更全面、更生动地把事叙述清楚。


6.形成一段或一篇文字也加入到“绿色记事本”里面。


相关资料


我们更需要怎样的环保行为


近年来,每当元旦春节到来之际,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呼吁:“4000张贺卡=1棵大树”“少买一张贺卡,拯救我们的森林”;我们还经常听到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地市民买菜、购物重新提竹篮、用布袋;去饭店吃饭自己带餐具;某地举行不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大签名活动……


这样的新闻让不少人备感欢欣鼓舞,以为民众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可我却怀疑,这样的倡议和活动能有多少效果,能持续多久?君不见,“4000张贺卡=1棵大树,谢绝贺卡”提出3年多了,贺卡依旧满天飞;一次性木筷、塑料泡沫饭盒等白色污染仍随处可见。近年来,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事实,应该说,提倡不寄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等建议呼吁确实有进步的一面,但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些就是为了配合形势需要的短期行为,或只是有关部门的官样文章。这样的活动往往都是声势浩大:领导讲话,媒体报道,万人大签名……一段时间后回头看,一切却又依旧:菜市场里,塑料袋重新占领市场;快餐店里,一次性筷子收复失地。久而久之,这样的活动,非但无益于环保事业,只能给人留下笑柄,或让民众觉得被愚弄。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听到看到这样的新闻:2001年的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普通型),采用再生纸印刷;天津市推行可降解环保塑料袋;河北一家企业用植物秸秆、淀粉制作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喜欢这样的新闻,因为它们既能满足人们年末贺岁的传统习惯,又能节约森林资源,更因为它们既方便了群众,又减少了污染,是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东西。


国人的环保观念确实要加强,但是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做工作,与其试图一蹴而就,还不如静下心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如何推广可降解塑料饭盒、向大众解释为什么再生纸看上去比较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