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课。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这句话的来历。简单介绍张思德。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法解决。
   2.引导学生说说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不容易读懂的语句,然后找出来读一读,读通顺,说说都读懂了什么。
   3.交流汇报。重点读通、读懂以下几句话:“我们这支队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死得其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读懂句子的意思,不必深究,也不必引申。在此基础上,把课文中的语句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中心议论的是什么。(为人民服务。)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
   3.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画出来多读几遍。
   4.把画出的语句读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本文许多语句说理清楚,含义深刻,需要认真体会。因此,这个环节就是要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回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再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体会,在全班交流。
   3.重点分析,交流汇报。
    (1)“人固有一死……”在联系张思德的事例,理解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后,让学生例举他们认为“死重于泰山的人”。然后引入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让学生明白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了,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联系“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理解这句话。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在理解句子含义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交流感受。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在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
  三、体会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从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可以结合以下具体语句来谈:
    (1)我们这个队伍……通过“完全、彻底”这两个词,体会这个队伍“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及语言的简练、准确。
    (2)学习司马迁的话来说明人死要有意义。“精兵简政”一例,说明要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
    (3)注意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如果……就”等,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逻辑,写作时可以借鉴。
    (4)第四自然段中用了一个“但是”,告诉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又用“不过”这个词,说明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就要互相关心、帮助。引导学生把握几方面意思连接非常自然的特点。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1.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2. 把自己认为需要记住的句子抄写到笔记本上。

  【后记】
  这样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必须让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只有从枯涩的文字中得到乐趣,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时,学生对“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进而转到普通的劳动者。让学生认识到“比〗还重”的生命并不在于它消失的形式,而在于它存在时的价值?br>   教学对待批评的态度这一部分,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名言警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这些平时熟知的语言和课文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我也适时点拨:这篇文章中许多句子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佑铭,时刻提醒着我们“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语文即生活,尤其是这样一篇经典的文章,如果不把它的根深植在生活的土地里,它就会枯萎在学生的心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