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试一试》教学片断赏析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案例]


这篇课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小时候肯动脑筋,不盲从,通过动手实验来寻求正确答案的事情,赞扬了她善思考、敢发问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课文快学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科学家说满满的一杯水里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但玛丽亚不盲目听信科学家的话,自己动手试一试,结果发现水还是漫出来了,原来科学家是故意考考小学生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看看哪个小朋友爱动脑筋。如果在满满的一杯水中放入一块海绵,那么杯子里的水会怎样呢?还要说明一下理由,好吗?(教室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小朋友们饶有兴趣,议论纷纷。)


(好奇心是每个儿童天生具有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参与,去探究。)


生1:杯子里的水不会漫出来,因为海绵很轻,还会吸水。


生2:杯子里的水会漫出来,因为海绵吸水不会吸得太多。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时,有几个学生似有所悟,便举起了手)


(当学生对问题发生争论时,老师并没有抛出正确答案,也没有即刻指点迷津,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生3:老师,也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吧!


师:你说得真棒!下面也请大家像玛丽亚那样亲自动手试一试吧!请大家仔细观察,等一会儿把实验的过程、结果告诉老师,好吗?(于是,我把课前准备好的装满水的杯子和海绵分发到各个小组。学生分组合作做实验。)


(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把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真理。)


师:小朋友们,谁能把刚才做的实验的内容说一说?


生4:我在满满的一杯水中放入一块海绵,结果水没有漫出来。


生5:我在满满的一杯水中放入一块海绵,水并没有漫出来。我想一定是海绵太轻了。


师:说得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又做了实验,那么,你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6: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师:说得对极了。我们平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碰到一些问题,不要盲从,一定要好好想一想是否真有道理,有的问题不妨动手试一试。下面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出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践得出真知,科学要靠实践。)


生齐读名言,结束了本堂课。


[评析]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尖上。”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仅是用耳听、用眼看,加起来只能吸收15%,如果动动手的话则能达到90%以上。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动手操作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满足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与求知欲,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身临其境,明白课文所要阐明的道理,也就是文中科学家所说的一句话:“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