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联想和想象体会父亲对“我”的无私关爱及“我”的懂事和对父亲的体贴,感受父子情深。
   2、通过自读,会认12个字;通过观察、描摹、抄写,会写“笼、级、吵、继、续、盖、按、碰”等8个字,积累多音字“答、应、笼”,提高独立识字能力;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走街串巷、享受”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子情深。
  教学难点
    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导猜想,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读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学生猜想。(预设:课文可能会介绍冰灯的样子和制作方法;可能是写冰灯的来历等。)
   3、师:课文内容会跟你猜想的一致吗?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吧。
    【设计意图:阅读的兴趣是从文章的题目开始的。根据课题猜测课文内容,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自然希望走进课文,读书的欲望自然被激发。当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学生会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当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不一致时,课文内容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验证自己的猜想。
   2、出示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 俗 菱 适 炕 棉 爹 扭 废 袄 悔 融
    (2)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走街串巷、答应、适应、菱形、称赞、融化、继续、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并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第二组:废玻璃-浪费;腊月-蜡烛;后悔-教诲;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设计意图:将词语分成两组出示,是为了达到不同的具体目标。第一组通过认读词语达到巩固生字、感知词义并积累词语的目的;第二组通过比较辨析,在巩固生字的同时突出了对字义的感知和字形字义的自主辨析。】
   3、指名展示朗读课文,进行激励性评价。
   4、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1)提问:课文内容是不是跟你猜想的一致?那写的是什么呢?
    (2)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冰灯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讲清时间、人物、事情。可进一步通过填空帮助学生概括:
      有一年,“我”希望父亲。的早上,父亲。“我”觉得,这一年的春节,“我”的冰灯是。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尝试概括课文内容,是进一步理解感悟的基础,也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结合学生的实际,由模糊到清晰,有层次地引导他们概括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自读自悟,自主体会父子情深。
   1、谈话:当你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感受?(预设:读完课文,让人感动。)
   2、用心地读一读课文,把最使你感动的或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做上记号,批注自己的感受,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真挚情感。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同位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先读一读最使自己感动或印象深刻的词句,再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同桌间议一议,相互展示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给足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自得”,使学生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四、组织对话,内化语言和情感。
  (一)对话父爱的伟大无私
   1、提问: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无私与伟大?
   2、根据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预设:
    (1)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睁c眼睛,看见父亲在一边忙着什么。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引导学生抓住“等适应了......才......”“离炕很远的地方”“每磨一阵......就会停下来......”等细节描写体会父亲起得早,为了防止冰块融化,宁愿自己受冻,而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从而感悟父爱的无私。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内化情感。
    (2)父亲把头扭过来,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废玻璃,我昨天冻了一块冰,正给你做冰灯呢。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说完,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
      引导学生注意“找”“冻”“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继续用力磨”等词句中感受父爱的无私、伟大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引导学生抓住“赶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等词语和父亲的话感受伟大无私的父爱,并联系“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这一句加深体会——父亲真的不冷吗?为什么说不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情感的感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逐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无私伟大。】
  (二)对话“我”的懂事和体贴
   1、学生自主读书体会,并完成相关部分板书或课堂笔记。
         冰灯

     父亲(父爱无私伟大)          “我”(        )
     答应了
     起早  离炕很远
     找  冻  继续用力磨
     你再睡一会儿
     赶快  一把按下
     小心冻着
   2、讨论:“我”为什么“心里直后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读完成有关“我”的板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入了“我”的内心世界,切身体会了“我”的懂事和体贴。】
  (三)对话父子情深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感悟父子情深。
   2、讨论:为什么说“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引导学生想像:小伙伴见了“我”的冰灯会怎么说呢?(预设:“这么漂亮的灯笼,比买的还迷人呢!”“这么冷的天,谁给你做的?他怎么做出来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让爹给我做一盏。”……)引导学生感悟“我”的灯笼“最特别”表现在:①材料和样子与众不同。?它是父亲亲手打磨制作的,凝聚了父亲对“我”无私的关爱。
   3、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练习写话,进一步感悟父子情深。
    (1)说一说:“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进一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它”表面上指冰灯,实际上指父亲对我的关爱。)
    (2)填一填:过了几天,冰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因为这冰灯是,它凝聚着,它点亮了除夕夜,更温暖了。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把情感的内化与说话、写话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使阅读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五、沟通学生生活,内化情感,拓展表达。
   1、谈话: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有着父母的爱,想想你的爸爸妈妈对你有没有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事。先和小组同学说说。
   2、谁和大家说一说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这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到了父母爱的伟大,升华了课文所体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