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地震),你经历过地震吗?(学生:没有)那你们对地震有哪一些了解?(学生:地震可以导致建筑物损坏,会有人死亡)其实大家所了解到的只是对地震的防护措施,然而大地震的场面更为可怕!你们看!(课件出 示灾难片)老师:面临这样的大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有一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看看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个什 么样的故事。(补充课题)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生:齐读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老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 么?
学生1:课文写了父与子的什 么事?
学生2:这对父与子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对怎么样的父与子?
老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与交流。针对课题的质疑,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根深蒂固的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读书,认真而专注。〕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课件出 示词语)洛杉机、阿曼达、昔日、混乱、****、废墟、瓦砾、疾步、绝望、破烂不堪、颤抖、开辟、砸着〕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或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
学生:在一次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的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父亲?
学生1:很爱孩子,守信的父亲。
学生2:了不起的父亲。
老师:你关注到了课文的结尾,你真会读书。
老师:为什 么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呢?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或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词句。
学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老师:看来这两个句子话是最让大家感动了,值得我们去品味、体会。
老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两个句子话读一下,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课件出 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老师:(请学学生朗读)你读出了什 么?
学生:他挖的时间很长。
老师:没人再来阻挡他,你又读出了什 么?
学生:也就是有很多人来阻止他。[]
老师:从哪一个字直接告诉我们。
学生:再。
老师:到底有哪一些人阻挡过他?(联系上文说一说)
学生:有警察、消防队长、过路人。
老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5-10节,把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在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老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来朗 读。
老师:消防队长你来说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当时情况紧急,心情很着急、担心。
(请学学生朗读,齐读)
老师:警察你当时是怎么样的心情?
学生:很沉重。
老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下警察说的话。
老师:面对所有人的劝阻,父亲是怎么样回答的?
学生: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课件出 示)
老师:从父亲的话中,你读出了什 么?
学生:父亲的心情很沉重。
老师:他希望得到帮助吗?(学生:是的)可是,他们都走了,到后来他还希望别人来帮助他吗?(学生:没有这个念头了)但是,父亲救孩子的这个信念改变了吗?(学生:没有)虽然他心情非常沉重,但他心里的信念却更加(学生:坚定)板书:坚定
老师:那我们该怎么读父亲的话?
学生:(请学学生朗读)越来越沉重,又变得更加坚定。
老师:让我们的男同学做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坚定的父亲,让我们的女同学来做一个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分角色朗 读)
老师:当这位父亲不听劝阻,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品质失常了。
老师:父亲真的精神品质失常了吗?(学生:没有)说话要有理有据,说一下你的理由。
学生: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老师:为什 么他的心中会有这样的念头?
学生:因为父亲曾说过:不论发生什 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板书)
老师:大家想一想在平时当发生什 么的时候,父亲总会和儿子在一起?
学生1:在儿子生病的时候。
学生2:在儿子伤心难过或高兴的<候。
老师: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父亲总会保护他,现在孩子在废墟底下,生还的机会非常渺茫,可是父亲心中还有这样的一个念头,齐读:不论发生什 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老师: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课件出 示)
老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 么问题吗?
学生:为什 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老师:你关注到了课文的表达,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谁来说一下?
学生1:这样写,更真实地表 现出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
学生2:这样写,让我体会到了父亲的执著。
老师:这也是作者语言表达的特色。[]
老师:大家想象一下,12小时过去了,此时父亲的身体会发生怎么样变化?
学生1:手、脚都破了。
学生2:衣服也破烂不堪。
老师:但是父亲没有忘记,因为他没有忘记曾跟儿子说过:(生齐读)不论发生什 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老师:24小时过去了,这个时候又会发生什 么事情?
学生:****、火灾。
老师:这些危险随时会伤害父亲的生命,可是父亲没有放弃,因为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学生朗读):儿子在等着我。
老师:36小时过去了,此时的父亲心里会想什 么?
学生:我只要多努力一点,离我儿子就近一些。
老师:所以父亲要不停地挖,因为他曾跟儿子说过(学生朗读)不论发生什 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老师:这是一个意志力多么坚强的父亲。(板书:坚强)
老师:年轻的父亲现在变得怎么样了?
学生:(课件出 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老师:你从父亲的外貌中,你感到了什 么?
学生1:满脸灰尘,我体会到他挖的时间很长。
学生2:双眼布满血丝,说 明父亲很疲惫。
老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 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深情齐读(课件出 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老师: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 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样读这段话?
(在深情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越读越好)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针对重点段的质疑,激活了学生思维,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时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着深入的对话,主动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
老师: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就至少在瓦砾堆下等了——(学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老师:你对阿曼达到瓦砾堆下的漫长等待最想了解的是什 么呢?
学生1:他是怎么样战胜恐惧的?
学生2:他会想什 么?说什 么?
老师:同学们提出的哪一个问题引发了你的思考,把你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之间交流)
老师:7岁的小阿曼达,在废墟底下顽强地等。一直等了三十八小时,几乎是39小时的生死离别啊!现在终于逃出死神的魔掌。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惊喜,把他们父子俩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我读父亲的话,你们读阿曼达的话。(师生分角色朗 读)
老师:在这场灾难面前,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些都缘于一个字:爱(板书)
老师: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洋溢着父爱和母爱,课后请同学们结合具体事例,把你感受到的父爱或母爱写在日记上。
老师: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感悟父爱》,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的序头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 示)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对文章对儿子在废墟下的等待没有直接描写,以上教学环节,老师巧妙地在课文的这个空白点上引导学生质疑,想象废墟底下的阿曼达会想什 么,说什 么,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坚定 坚强
爱
不论发生什 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