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和月亮》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提高师生对话的质量,我想作为教者首先应对文本主题认识有所感悟有所突破,教者应加深对教材的解读,把握教材的特点,抓住教材独特魅力所在,对文章主旨和关键之处应有独特见解。


《白兔和月亮》一文,围绕白兔在不同的情况下赏月的不同感受来展开故事,深刻剖析了人类常见的“得失之患”,所以这一则寓言,关键词是“得失之患”。对于这一点教参上指出,“得”并非是一般的“得”,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但是,它实在不配拥有,因次不能泰然处之。这就是说,不能拥有而拥有,就会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物的主人其实也就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因此教参上把寓意定为“拥有巨大的利益就会沟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但是我想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与拥有与否,而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在于我们能否拥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有了一颗平常心,才能不为生活所累,成为荣誉、财富……的奴隶,再能超脱常人,心胸开阔,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我想这才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真正意义所在。根据以上所述,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定为几项。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一项中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白兔和月亮》一文,语言精确,用词精当。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等词,“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它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等语句,都非常的值得人品味。这样的文章是很适合学生学习阅读的。所以在教学目标中确定了一项。


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质量,我想除了做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之外,还应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学生与社会的对话。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欣赏文章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这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六个问题,他们分别是:


当然,教学设计是字面上的东西,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实际教学是另一回事,那么在教学中,为了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我在语言上尽量做到亲切、生动,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让多数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