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刮骨疗毒》教学设计之一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精炼,故事情节完整。记叙了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被毒箭射中,华佗为他刮骨疗毒的故事。赞扬关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译文以及工具书读准“尝、炙、矢、创”字音,初步理解词句,了解古文的大致意思。


2.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并能背诵,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展开想象,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充分利用注释、译文,以及工具书,让学生自学生字,掌握词义,了解文章内容。


2.展开想象,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人物,揭示课题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见证,说说你知道有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关羽是蜀国的名将,他驰骋战场,英勇杀敌,他桃园结义,与刘备生死相随,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忠、义的代名词,是中国的“武圣”。谁了解关羽,你是通过什么了解的?


2.介绍关羽:关羽的生辰正史不见记载。关羽的出生地河东郡解县常平里,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初名长生,后改为羽,取字云长,青少年时期在家习文练武兼作农事,“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178)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大约在关羽23岁的时候,因斩杀恶豪吕熊而逃离家乡。5年后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结识刘备、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在像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千百年来,关羽被传唱为武艺超群、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忠义耿直、不近女色的一个真英雄、真豪杰。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刮骨疗毒等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关羽刮骨疗毒》,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桌相互读下列字音“尝、炙、矢、创、镞”, 特别注意读准字音:“创”的音(chuàng),指名读。


2.指名正确朗读课文。注意适当停顿、语速、节奏。


3.读课文,看课文中有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借助注释理解词:[]


尝:曾经。 镞:箭头。


创:身体受外伤的地方。耳:语气词。


劈:用刀破开。 适:恰好。


炙 :烤熟的肉。 流离:淋漓。


为:被 贯:穿透 盈:满


4.读注释,再读课文,再读注释,初步知道全文大致意思。指名学生说一说。


(关羽曾经被敌人的乱箭射中,那支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了,但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那只箭的箭头有毒,应当剖开手臂深入到受伤的骨头,把骨上的毒刮去,以后这里的病患就除掉了。”关羽就伸出手臂叫医生用刀破开。当时,关羽正好请将领们一起围坐着,喝酒吃饭,手臂上的血,不断流出来,流满了盛血的盘子,而关羽却吃着肉,喝着酒,谈笑自若。)


三、品读词句,研读课文


1.指名再读课文,思考:关羽刮骨疗毒的原因是什么?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2.读课文,除了知道刮骨疗毒原因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刮骨疗毒的过程: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3.展开想象,在关羽刮骨疗毒“臂血流离,盈于盘器”时“言笑自若”的神态的


情况下,在一旁的几个将士会有什么表现?交流。


当关羽在手臂上的血不断流出来,流满了盛血的盘子,还在吃着肉,喝着酒,谈笑自若时,在一旁的左将军比画着手势说: ,在一旁的右将军举起酒杯称赞道: 。


此时,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果断、无所畏惧)


4.从文中划出最能表现关羽英雄气概的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有感情朗读相关部分


5.课文按起因、治病过程分成两部分。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什么,从这两方面概括主要内容。


(1)主要人物?(关羽)主要事件?(包括起因、治病过程两部分)


(2)运用连贯的语言概括。


(课文主要下了三国时期的关羽左手臂被毒箭所伤,请医生刮骨去毒的故事,颂扬了关羽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总结


1.朗读课文并背诵。


2.读了课文你有么感想?


3.学习补充歇后语: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