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长亭送别》教学详案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00) 
 黄 争 荣 
指导思想:积极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 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初步让学生学会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努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1、 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 
2、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通过启发学生领会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领会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并且和口语巧妙结合以营造优美的意境,来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3、 以碟片《西厢记》(越剧)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和视听享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能否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个小标题把《长亭送别》这折戏概括一下? 
2、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3、文中哪几支曲子体现着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 
4、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诗词并且与口语结合的?有何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 导语: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三尺讲台前与大家见面,并且能够上一堂课,与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时光,所以,我很珍惜这种机会。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也是安徽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亲人一样。安徽是我的故乡,绩溪是我的最爱,你们是我的朋友。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尽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却一直牵挂着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发展。看到安徽的巨大变化,想到它的灿烂前景,我很高兴;看到你们在这里安心地学习,想到现在的海湾战争局势,我很担心。真的。真诚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诚地希望爱满天下!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讲到“长亭送别”,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不知在座的同学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欢这《送别》,所以,用小篆写了这幅字。我带来了,给大家看一下。当然,这次由于比较匆忙,所以这字写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很愿意把它作为一份小礼物送给你们。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能够唱的同学就一起来唱吧!谢谢! 
(教学设想:通过充满深情的导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做人联系”的意识 ,懂得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通过熟悉的影片唤起学生的联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磁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基础。) 
二、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三、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把握两个目标 
(教学设想:着重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提供范例,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可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夕阳下,大海中,罗丝在杰克的引导和鼓励下,爬上船头的栏杆,张开双臂,闭目呼吸。也可举学生送别朋友,学生与父母分别的场景,因为有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明确:  景  碧云天 (烘托气氛) 黄花地 (诗情画意)   
西风紧 北雁南飞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情  痛(愁苦)   
(讲析时一可联系相关诗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以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苏幕遮》、晏殊的《蝶恋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课后整理。也可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雪下得紧”作为分析的范例,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二可插讲故事:传说作者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时,因为毕其一生,所以,“思尽,倒地而死。”说明文辞极其优美,缠绵悱恻之至,艺术水平相当高,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滚绣球] 
引导、启发学生先朗诵再思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   借景抒情  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夸张 身心憔悴  怨恨 
过渡语: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这种“痛”包含着愁苦与怨恨。 
过渡语:我们赏析了两段文字,领略了诗情画意,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几句口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呢? 
例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小结:《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让学生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并且一起背诵。教师展示书法作品。 
(教学设想:通过小结,让学生加深对“情景交融”的理解。通过再次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增加兴趣,获得美感。)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 
明确:恨(依恋与无奈)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简单赏析[二煞]  
过渡语: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小结: 
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3、 拓展学习视野,欣赏越剧片段。 
(教学设想:通过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越剧《西厢记》中的节选部分《长亭送别》,进行视听享受来激发兴趣;通过观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 语: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五、作 业: 
1、 搜集有关“送别”的诗、词、曲、文、赋,能否作专题研究? 
2、 以“送别”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诗填词作赋? 
3、 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4、 能否从文中找出几副对联?或者根据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自拟几副对联? 
5、 用心读王实甫的原著《西厢记》,能否写一篇有见地的读后感? 
(设想:作业本着“因人制宜”原则,可以独立完成,亦可以小组完成,给予充分时间,体现开放性,独立性,合作性,注重过程,讲究体验,力求质量。)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 
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气氛 诗情画意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