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回忆上节课读书的情况,谁能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


生交流: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


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深入的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


【设计意图: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指导自学课文


1、明确学习任务。每个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


2、小组交流自学。


三、汇报学习成果


(一)腊八队


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首当其冲,选择一个日子来介绍。


2、生交流: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并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评价补充: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


4、生读:(1)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5、师提问: 这到底是不是粥,为什么又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6、生交流:我认为这指的就是腊八粥,它当然是粥的一种,但是里面的材料太多了,又不是简单的,普通的粥,像个农业展览会。


7、师:请你读一读。


8、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这正是老舍语言的特点,我们在读读


9、师:看来,大家都品出了腊八粥中美好快乐的滋味。那我们怎么读腊八蒜的味道呢?


10、生交流:我认为应该突出色如翡翠。因为腊八蒜的颜色像翡翠。翡翠都是碧绿碧绿的,晶莹透亮。


11男女比赛读、师: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男女赛读,师评价。大家一起来读。[]


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 能力,以及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其次教师范读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老舍语言的特点。短短几分钟学生体会到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不用说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顺其自然。】


师: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


(二) 除夕队


1、师:除夕组的同学来谈谈,哪里写的好?


生交流:除夕真热闹,家家做年菜,贴对联年画,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亮灯守岁等习俗。并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我们喜欢的句子是全段。朗读全段。


2、师评价:(太棒了,讲得头头是道。)还有谁跃跃欲试?


3、生:我想补充对联的资料。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对联通常是辞旧迎新的含义。


4、教师谈话;当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 ( 除夕真热闹。)读出热闹。 师:让我们继续体会,谁还能从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热闹?


5、生交流: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6、师引导过度:但是这样的团圆远远不如亲人回家的温馨,所以课文上还说。引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7、师播放爆竹声和喜庆的音乐,此刻你想到那首诗?你似乎看到什么场景?


生交流:看到人们放鞭炮、欢庆、品尝美味、玩游戏……


8师:是啊,这真是“色”“味”“声”“情”齐全的除夕之夜让我们一起读中体会,师引,生接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我有效引入三种教学手段:第一,音像造境、爆竹、音乐将学生很自然的带入情境中;第二,古诗连接与校本课程“古诗文”结合,使背诵的古诗Э翁醚习紧密结合,不仅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对语言的积累;第三展开想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充分想像场景结合自身的体验拉近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那份热闹与喜庆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能用心品悟。此时教师适时引读水到渠成。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兴趣浓厚,气氛热烈。】


(三)学生交流 “初一队”(方法同上)


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谁来介绍?


1、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庙会。通过交流资料,我们发现直到现在初一的过法都差不多。现在人们仍旧是拜年,逛庙会等。[]


2、师引导:那么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创新对不对?


3、生交流,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


4、师评价:你们是多么爱我们的节日——春节,是啊,春节的快乐属于海内外每一个龙的子孙。老师也想加入这欢腾的场面,请让我为大家朗读正月十五这一段。[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正月十五队


1、师范读然后提问:课文主要讲了正月十五的哪些习俗?


2、生交流:正月十五吃元宵,和正月十五的花灯。


3、师:谁能读一读写花灯的句子?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并谈话:走在这样的大街上,看到这喜庆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5、生交流:我感觉到咱们的春节真热闹。我感受到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多么厚重,丰富。我要好好研究它,过好春节,当一个春节通。


【设计意图 :教学中我为了落实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学有收获采用“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从中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


1、师: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


2、生: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3、深化主题,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颂


【 设计意图: 教师的总结,既提升了本课的主题,也强化了本单元的主题。】


五、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不同?


3、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同时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详略得当。】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提升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为学生创造思维拓展积累搭设了阶梯。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为学生留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施展创造才能的机会,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