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说课设计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由于课文属于说明文,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但与我们这儿的小学生来说,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知识的链接,缺乏与文本的共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学生在熟悉说明方法的同时也能由衷地为古埃及人民的智慧所倾倒,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学字词的方法:可以通过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初步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多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这篇说明文语言平实,不需要多加指导。但学生对于说明性的文章较陌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数学基础来体会文中出现的三个数据,同时理解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


教学中,教师根据生字本身的特点,可以在字音和字形上有所侧重。如“倾”念后鼻音,“埃”与“挨”的区分等。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举世闻名”中的“举”,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矗立”。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分文章七分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朗读与感悟紧密结合,读是为了感悟,感悟是为了更好地朗读。本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和古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使学生对金字塔油然而生出惊叹、生出兴趣,对古埃及人民产生由衷的赞叹,进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是本课的重点,主要通过两个关键句来理解。理解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数学基础来体会文中出现的三个数据,同时理解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目标三: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资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撇开古埃及劳动人民当时的劳动背景和情景的理解,这对于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因此只有用多媒体影象资料与文字材料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想象奴隶的艰辛,感受工程的浩大,在情感上深深地震撼学生,从而感受到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对于宏伟与精巧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四、关于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读完全文,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更由衷地敬佩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实际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学生在熟悉说明方法的同时也能由衷地为古埃及人民的智慧所倾倒,这是我进行这篇课文教学前的思考。经过一番思索,我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媒体导入,读文质疑


课文的第一节有总括全文,辐射全篇的作用。因此在揭示课题后马上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来引起了学生的阅读第一节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读了第一小节后你还想要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学生相继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会举世闻名?”……这些问题对全文呈现出一种包举之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充分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划,独立自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存疑读文,理解课文


随着初读感知任务的完成后,直奔文章的重点段落来理解:(1)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2)理解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起来的。第三节它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在理解金字塔的宏伟时,我抓住“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楼”这句话,着重理解“相当于”联系生活经验,用教学楼的高来想象金字塔的高,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具体的表象,使金字塔的高、宏伟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体现了现在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另外,我又将学习语言表达与感悟语言结合,通过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一个练习,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突破重点。在理解古埃及人民勤劳和智慧#我用多媒体影象资料与文字材料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想象奴隶的艰辛,感受工程的浩大,在情感上深深地震撼学生,这时再读最后一句时,学生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活起来。


三、总结全文,质疑交流


在对第一小节质疑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为什么金字塔能“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由于初读课文,他们所找到的答案一定不全面,让这样总括全文的问题放到学完课文后解决,这样在临近尾声时带着学生再一次走进课文,走向金字塔,既起到了巩固课文又收获着深度思考的快乐。另外,我以为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什么,更是为了渗透教会学生观察、思考方法,又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课前课后的质疑只是想让学生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让他们的探究之路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