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中男孩子与大树的四次会面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比的写作特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以及男孩自私自利,不断索取的特点。
3、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寓意,懂得感恩。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含义及表达作用,领悟不能无度索取,懂得回报父母的事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子女无度的索取的斥责,感受父母无私的爱,引发人们的思考。
[教学准备]
小黑板、CAI课件。
[设计理念]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相关语句,在“层层剥笋”中破译难点。品读感悟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内容。联系现实,理解寓意,懂得感恩。
[设计思路]
从阅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理解寓意:讽刺了当今社会,子女自私自利,不断索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CAI课件,
这是一个老树墩,这是一个(孤独、寂寞、忧伤)的老树墩。可它曾经是一棵大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闭上双眼,想象一下,春夏秋冬,这是一棵()的大树。
3、大胆质疑: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学生:这是一棵参天大树!(果实累累)
这是枝繁叶茂的大树!(高大粗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
2、用一个字或词来说说男孩和大树给你的印象。并板书。
(要—给,索取—奉献)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男孩,不断地向一棵大树索取,直到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
4、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增长分几个阶段?男孩子与大树有几次会面?每次男孩子要求什么?大树呢?
(2)男孩子与大树的每次会面的情景是怎样的?大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
2、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做批注。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出示幻灯片
会面 | 男孩 | 大树 |
第一次(少年) | 要钱 | 给果子(幸福) |
第二次(青年) | 要屋 | 给树枝(高兴) |
第三次(中年) | 要船 | 给树干(欣慰、难过) |
第四次(老年) | 要休息 | 给老树墩(歉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