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能边读边思考、体会,从而对语言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通过对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外资料的分析,能深刻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爱祖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点评:1、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就是学生。因为老师一切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就应该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度。而在平时和老师们研究教学设计时,发现不少老师在教学目标的陈述里出现目标主体的偏离。如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或:使学生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等,忽视了或模糊了学生是否达到效果的表述。导致目标指向不清楚,教学效果或者说教学要求不明了。2、“三位目标”自然地囊括其中。即目标中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在表述中又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贯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文中的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能显现圆明园昔日的壮观辉煌。
  【教学准备】
   1、制作圆明园辉煌时和被毁时的相关课件。
   2、《圆明园》电影片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中心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紧扣中心,激发情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现在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做评价的句子。
    (1)出示中心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试用一句话概括这句话的内容。
      (点评:1、直奔中心的阅读教学法,突破了旧的教学结构的框框,使学生在课堂前十分钟的最佳时间内发挥最佳思维能力,捕捉到文章的主脉、中心,抓住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将对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中,又使学生在教学要求的适度紧张中思考问题,进行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感受昔日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找出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什么?
   2、学生交流: 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找到七个“有”
    (2)指名学生读7个“有”
    (3)指导朗读——在这样玲珑剔透的园林里漫步,在这样诗情画意的园林里漫步,你会有怎样的心情?(陶醉、自豪)带着陶醉,带着自豪,好好练读这一段。
    (4)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这瑰丽的画卷里。
      (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
    (5)师引读:圆明园中,有......也有......有......
           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6)师引背。
    (7)让学生有感情的自己背诵。
    (8)思考,假如要写尽圆明园中的所有景观,还要多少个有?
       师:一方天地容纳了世上所有美景,想走进这个地方吗?
    (9)感情朗读最后一句,熟读成诵,再现画面,升华情感。
       (点评:老师将朗读、朗读中的审美活动、背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为文中下一部分“毁灭”内容的对比学习做好铺垫。同时相机让学生熟读成诵,学生在课堂无痕的学习中积累语言,丝毫不会感到积累语言是一种负担。如果此时没有背诵的环节,而将背诵布置成课外作业,那么,学生背诵时的心理感受和背诵的效果会可想而知。)
    (10)师总结:圆明园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都有哪些?谁来告诉大家。
    (1)指名读师引读上自......下至......一句。
    (2)欣赏珍贵文物。
      (点评: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 、“西洋景观”“奇珍异宝‘等,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内化语言。)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要求学生有重点的介绍给大家。
      (点评:《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的历史、规模等,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才能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出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用上“是......也是......”连句成段,感受圆明园无法估量的价值。板书!
       出示句子再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师总结后过渡到课文最后一段。
  三、体会毁灭之痛
   1、默读最后一段
   2、谁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侵略者?(残暴、野蛮、无耻等)你从文中哪里可以体会到?
   3、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师相机出示句子。
   4、指导读出惋惜、愤怒之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5、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
   6、看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说出自己的感受。板书!
  四、反思、小结。
    学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交流中,老师可以提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明白文章前后对比的妙用。
  五、余音无尽
   1、用标点符号表达你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2、圆明园在今天还会有毁灭的悲剧吗?
   3、朗读诗歌——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担当责任,捍卫国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略

  设计理念:
  激情飞扬──新课程标准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激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深刻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妙用标点──新课程标准说:“关于标点符号,不仅把它当做一种知识,还要把它当做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一种手段”。同一个标点符号,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所负载的信息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借助三个感叹号,我们为圆明园的毁灭而痛惜,为圆明园的辉煌而自豪,为侵略者的野蛮而愤怒!而课后学生用标点表达的理解和情感,更是他们思维火花自由绽放的亮点。“非规范”、创造性地运用标点符号,能在阅读教学中演绎出其特有的简约之美,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009年度安阳市优质课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