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奇异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 

《斑纹》 

[教学内容]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字词正音 

红缯zēng       紫绡xiāo               瓤ráng             醴酪lǐ lào 

龟裂jūn             绛囊jiàng náng      渣滓zhā zĭ          萌蘖méng niè 

词语解释: 

    龟裂:jūn liè呈现许多裂纹。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逼真:⑴极像真的;⑵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三)常见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2)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如:整体——局部    上——下 

外——内       远——近 

(3) 事理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如: 

一般——个别    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总述——分说    简单——复杂 

  

[全文说明顺序] 

1. 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  (主) 

①设疑,引出下文  ⑴ 

②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 

a. 外部形态外壳构造 ⑵  (外) 

外壳颜色 ⑶ 

荔枝形状 ⑷ 

大小重量 ⑸ 

b. 内部构造  (内) 

荔枝薄膜 ⑹ 

荔枝果肉 ⑺ 

荔枝贮藏 ⑻ 

荔枝果核 ⑼ 

③荔枝的花  ⑽(11) 

  

2. 荔枝的相关知识  (次) 

①荔枝的产地分布 (12) 

②古代的荔枝书谱 (13) 

③荔枝习性及生长北限 (14) 

④提出建议,结束全文 (15)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既然介绍荔枝的果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北限和建议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 

不行。我们首先要搞清“主要”和“次要”与整篇文章的关系。“主要”和“次要”是就其在表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轻而言,而不是指对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主要”和“次要”对一篇文章而言都是“必要”的。 

其次,我们就这篇课文来谈。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四)常见说明方法有哪八种?请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 

1. 下定义: 

“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 “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作用:准确、科学 

2. 举例子:荔枝稀奇品种有 “龙牙”、“珍珠”。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作用:具体、清楚 

3. 分类别:“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作用:条理性强,眉目清楚 

4. 打比方: 

“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如说明荔枝壳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生动,使人易于理解,有文学情趣 

5. 引用:《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作用:确凿可信 

6. 列数字: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作用:准确、科学、具体、有说服力 

7. 画图表  作用:一目了然 

  

(五)作为科学小品文,具有文艺性和趣味性。 

本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在书上作标记。 

与《辞海》中介绍作比较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芳香。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有芳香。性喜温湿多光。原产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最多。 

科学小品文的特色 

1. 多运用比喻,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2. 多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等等,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 

古代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本文引用达十余处之多。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说明效果,同时又使文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文学韵味,因而也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既能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又能获得一种文学享受。 

文章虽属于说明文,却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远比诸如“荔枝”、“说说荔枝”之类的题目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文章开头引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句子进行质疑,自然引出对荔枝的说明介绍。文中引用诗句,或介绍荔枝林的景观,或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或印证荔枝的生长北限,或借以表达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愿望与建议,都极富文学情趣。 

  

《斑纹》 

学习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和“斑纹”的涵义。 

2. 探讨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的内涵。  

3. 品味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 读课文,回答:你认为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理由。 

析:科学小品 (介绍“斑纹”,展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随笔散文 (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议论成分,语言优美。) 

             (两者皆可,体现了文体上的融合渗透趋势。) 

  

二. 从“科学小品”的角度来分析: 

1. 斑纹是物之斑纹,斑纹之于物是毛与皮的关系。文章为了介绍斑纹列举了很多东西,请找出。 

析:蛇 蓑鲉 鲑鱼 螺壳 鹰隼 长颈鹿 斑马 老虎 豹子 奶牛 毒蜂 文身 疱疹 妊娠 抓痕 大地 老趼 冰花 陶瓷 蛋卵 地球 记忆 

讲:文章由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从小到大,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依据所列事物的分类,以及所讲的详略程度,可以大致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1——5段      6——10      11——14  

2. 请概括出第一部分介绍了蛇的哪些生活习性和特征? 

析:简约的身体,迷惑性的斑纹,跑动的动作,蛇的文化寓意,蛇的尾鳞和牙齿,攻击的速度。 

3. 作家引用圣经传说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蛇的形象? 

析:阴鸷、诡秘、凶险、恶毒的蛇的形象。  

4. 文章第六节“我发现,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不断复制构成惊人的繁复效果。”一段文字,你怎样理解斑纹的产生? 

析:斑纹产生于对简单图案的单一的大量的重复使用,从量变而产生质变,最终产生斑纹。 

5.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及作用? 

析:内涵:“神”即大自然,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 

作用:既是一种哲学沉思,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6. 思考:“斑纹”是什么? 

析:A、具体的:指动物皮毛的形与色(图案与颜色); 

B、抽象的:指其他自然与社会现象,人类内心的精神生活,带有哲学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三. 以散文随笔的文体角度入手分析: 

1. 文章在介绍斑纹时,往往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自然规律中引申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议论性语句。 请以第二部分为例,找出其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例如:A 八节“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虎一般单独生活,……”;“世界旷大,……”; 

B 九节“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2. 文章在描绘动物和自然场景时非常优美。请选择一段文字,作一鉴赏。 

例如:第一节;第八节中关于虎鹿的描绘。  

  

【模拟试题】 

1. 下面注音的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zhù)藏           啖(dàn)               渣滓(zì)       绡(xiāo) 

B. 绚(xuàn)丽                缯(zēng)    萌孽(niè)      瓤(ráng) 

C. 醴(lǐ)酪(lào)      粗糙(cāo)  红褐(hè)色   龟(jūn)裂 

D. 蒂(dì)部                 绛(jiàng)囊   卢橘(jú)      贮(zhù)藏 

  

  2. 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云几万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国是世界荔枝的故乡。荔枝,树形优美,树干挺拔,树叶浓密,树冠开展,树果累累,肉厚而多汁,味美有异香。 

  ②荔枝含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精氨酸,色氨酸,叶酸,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B、C等成分,实为食补、食疗之佳品。 

  ③荔枝木是上乘木材。材质硬重,坚韧耐用,不怕海水浸泡,是制船板、船舵、船桨之佳料;又是作枕木、桥梁、车辆、家具的良材。 

  ④荔枝树能抗污染。深圳市委旁边有座荔枝公园,内有大量荔枝树,虽处闹市却保山野本色。 

  (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逐段概括②~④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1)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指代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对斑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纹都是对称的,比如老虎和斑马。 

B. 斑纹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事物都有斑纹,或明显或隐形。 

C. 每一种斑纹都有深刻含义,比如美女的文身加强了她的妖娆,遇害〔本鄙系淖ズ廴萌丝志濉 

D. 地球有无数斑纹,人类就是地球的一个个斑点。 

  

8. 对下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子上的一张地图。” 

A. 人类神通广大,成了神人,登上了神观察地球的神台,看地球就像一张地图。 

B. 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看地球,就像神看地球一样。 

C. 在太空中有一个神台,登上它就能看到地球只不过像是神铺在桌子上的一张地图。 

D. 只有登上太空,才能看到地球的斑纹。 

  

9. 下列句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斑纹有好有坏,好斑纹给人美感,坏斑纹让人害怕。 

B. 斑纹组成了世界万物,没有斑纹就没有万物。 

C. 斑纹无处不在,斑纹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D. 斑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有时修饰我们的生活,有时损害我们的生活。 

  

10.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物种的进化变异,斑纹会越来越美。 

B. 斑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会越来越喜欢斑纹。 

C. 斑纹已深入人们的生活,要想快乐生活,就必须喜欢斑纹。 

D. 斑纹绚丽多彩,神秘莫测,种类繁多,肯定会引起一些热爱生活的人士的研究热情。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分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1. 作者为什么“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邮的咸鸭蛋和其他地方的咸鸭蛋相比,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作者的介绍,鸭蛋的吃法分为哪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下句为“除却巫山不是云”。 

  B. 作者引用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 

  C. 在普通的介绍文字中,冷不丁加入一句诗,这使得文章平添了几分情趣。 

  D. “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本用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有过了浓烈的感情,再有普通的是难以打动人心的。这里用来形容对鸭蛋的感觉,显得格外有趣。 

 5.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 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腌蛋”一条的内容,介绍了腌蛋的方法。 

  B. 小孩拿蛋壳取乐,这是作者写出的鸭蛋的作用之一;如果弄点萤火虫,简直可以用作灯来照明,可见蛋壳之白、之薄。 

  C.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里的“兴”是方言“作兴”的简写,意思接近于通常所说的流行。 

  D. 作者最后写对囊萤映雪这个故事的印象,用的是调侃的语调,显得很亲切、很随意。 

  E. 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偏爱,实际上透露出的更是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试题答案】 

1. A(滓应为zǐ) 

 2. (1)荔枝成熟时的颜色。(2)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3)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4)荔枝不耐贮藏。(5)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6)唐玄宗时以飞马运荔枝供宫中享用的情形。(7)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 

 3. (1)定义说明 (2)举例、比喻 (3)列数字、比喻 

 4. (1)荔枝一身都是宝。(2)②段:荔枝具有食补、食疗功能。③段:荔枝树的特点与用途。④段:荔枝树的抗污染作用。(3)逻辑顺序。 

 5. (1)荔枝的贮藏。 (2)相同;都是“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3)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6. (1)荔枝的原产地。(2)一、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二、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3)举例子。 

7. A           8. B               9. D              10. D 

  

[拓展练习] 

 1. 因为只关注鸭蛋,就意味着对其他事情的忽略,反而是对作者家乡的一种误解。 

 2. 油多;肉质柔嫩;蛋黄红。 

 3. 带壳切开;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4. B(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跟这句话毫无关联。) 

 5. AB(A说的是高邮咸鸭蛋的特点和食用;B这里主要是体现一种情趣,并非真的说明蛋壳的作用,或者蛋壳的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