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课文原文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课文]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
  这是唐朝的一件事。
  一天,通往京城的路上,有个僧人,骑在驴上低头沉思默想。他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嘴里叨咕着:“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过了一阵,又两手掌立做“推”状,然后弯起一只手食指做“敲”状。瞧他侧头蹙眉,眨眼凝神,看来是思虑得极苦。
  他正想得出神,一下子撞上迎面而来的一路人马。他似乎不觉,继续前行,被人大声喝住:“无礼和尚,往哪里冲?”他一下子猛醒,抬头看去,原来,是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人马。自己不知避让。罪过不小。韩愈手下人正要拿他问罪,没想到这个大官韩愈竟不摆老爷架子,让手下人把他带到马前,仔细询问: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贾岛,刚才只因作诗寻句不得,冥思苦想之际,冒犯了大人,还请大人见谅。”
  “咦,你在作诗吗?是什么句子想不出来啊?”
  “小人在驴背上吟得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却不知这‘敲’字是不是换作‘推’字更好。”
  韩愈立在马上,沉思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更佳。”
  贾岛知道韩愈是有名的文学家,听了韩愈的话,自己思量一番,果然觉得“敲”更有韵味,于是采用了韩愈的意见。这才有了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冀教版第七册课文]
             13* 推 敲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来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诵,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 词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