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课文》教案设计(二)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 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四、 重点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