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A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研究(I)

  来源:网络    时间:     
[关键词]环境工程  

    摘要:本文研究了以PAN膜为支撑层的PVA复合膜分离醇水溶液的性能。着眼于工业应用,揭示了渗透汽化操作条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展示了长期运行时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PVA复合膜具有高渗透通量(J>500g/m2·h)和优异分离率,长期运行(大于8个月)性能稳定。
关键词:PVA复合膜 渗透汽化 酒精脱水 分离性能    崛起于液体分离领域的渗透汽化膜过程,正是由于运用了聚乙烯醇/聚丙烯腈(PVA/PAN)复合膜,才于80年代初首先在酒精脱水的工业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我们设计开发成功的首台渗透汽化中试装置[1,2]采用的是以PVA为主要材料的复合膜。因此,开发高选择性、高渗透通量的PVA复合膜是发展渗透汽化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本文研制的PVA复合膜的酒精脱水分离性能,旨在揭示渗透汽化过程该复合膜的分离性能与过程参数的关系,着眼于工业应用,展示该复合膜长期运行时的分离性能。 1 实验部分1.1 PVA复合膜的制备
  以聚丙烯腈(PAN)膜为支撑层,以聚乙烯醇(PVA)为活性层,制成PVA复合膜。
1.2 复合膜的性能测试
  渗透汽化性能测试采用膜下游抽真空,渗透物以液N2冷凝收集方法。膜有效面积为2.2×10-3m2。除说明外,运行温度31℃,膜面流速4.2×10-2m/s,膜下游压力7×103Pa--10×103Pa。
  以不同浓度的酒精为料液,改变操作温度或膜下游真空度或膜面物料流速,可获得一定条件下复合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渗透通量(J)以单位时间(h)单位膜面积(m2)透过的渗透物重量(g)表示,料液和渗透物的乙醇浓度(Xe、Ye)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3]。分离因子(α)的表达式为:
    α=[渗透物中水浓度(Yw)/渗透物中乙醇浓度(Ye)]/[料液中水浓度(Xw)/料液中乙醇浓度(Xe)] 2  结果与讨论2.1 渗透汽化操作条件的影响
2.1.1 进料浓度的影响
   采用已在室温条件下贮存10.5个月后并已实验运行38天的4707号PVA/PAN复合膜,分别测试膜对不同浓度料液的分离性能,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当料液的乙醇浓度增加时,复合膜的渗透通量直线下降,但其值均大于400g/m2·h,而渗透物中的乙醇在料液恒沸组成浓度时仍然检测不出,直到料液的乙醇浓度大于96wt%时,渗透物中乙醇浓度逐渐增加,但始终小于1.0wt%。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优良,显著地表现在即使料液乙醇浓度大于99wt%时,仍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和优 异的选择分离性能。
2.1.2 操作温度的影响
  采用已在室温条件下贮存10.5个月的4706号复合膜,在料液的乙醇浓度91.35wt%时,测定了不同的操作温度(tf)时的分离性能,结果见图2。   图2显示,渗透通量的增加虽然变化幅度不太大,但呈直线上升。而渗透物的乙醇浓度(Cp,e)在35℃以下操作时都检测不出;高于35℃,则随着操作温度的提高而明显的增加。这些性能变化符合大多数渗透汽化选择分离性能与温度的关系[4]。
2.1.3 操作压力的影响
  在渗透汽化过程的操作中,膜上游的压力即使在高达接近10MPa的压力范围内,都不会对膜的分离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5]。因此,本文仅研究过程中膜下游压力的影响。表1列出了有关实验结果。 表1  下游压力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膜号:4707)膜下游压力(Pa) 3 结论  以PAN为支撑层的PVA复合膜分离乙醇水溶液,渗透物中检测不出乙醇组分,渗透通量达500g/m2·h以上,即使在料液乙醇浓度大于99wt%时,PVA复合膜仍有较高的渗透通 量和优异的选择分离性能。
  渗透汽化操作条件(料液浓度、操作温度、膜下游压力以及膜面流速)对复合膜的分离性能产生影响。高通量的PVA/PAN复合膜分离操作时要设定较低的膜下游压力、较高的膜面流 速,即便在较低的操作温度(小于36℃)、大于95wt%乙醇浓度的料液运行时,仍然保持高渗透 通量和优异分离率的显著特点。这些参数对于装置、工艺的设计开发是极其重要的。
  PVA复合膜长期(大于8个月)运行性能稳定,表明在醇水溶液分离过程所研制的复合膜的使用寿命较长。该复合膜在实际应用中将具有明显的生产效益。参考文献   1 Cai Bangxiao,Zhu Changluo and Liu Moe,Water Treatment,1995,3:195—206
   2 蔡邦肖,朱长乐,刘茉娥,化学工业与工程,1996,13(1):14—20
   3 蔡邦肖,水处理技术,1996,22(5):282
   4 JNeel,Introduction to pervaporation,in Pervaporation Memb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Edited by R Y M Huang,1991:36—37
   5 TKataoka et al,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Japan,1991,24(3):330
   6 J.Neel,et al,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1986,27:217

文章搜索
本类热门
本站所列资源部分收集自网上,本站与内容的出处无关,内容版权皆属原作者所有,如果你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