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长沙市河西先导区空间布局研究

  来源:网络    时间:     
[关键词]工程建筑  

    摘 要: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开发建设在即的宏观背景下,以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类似地区的发展状况,从区域/调发展、产业合理布局、新区功能定位等方面出发,对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进行探讨,并就自然生态保护与利用、城乡统筹、快速交通和与长沙总体空间布局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两型社会; 城乡统筹; 区域协调; 空间布局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Testing Zone of“resource-conserving & environmental-friendly society”in Changsha -Zhuzhou -Xiangtan City Cluster is approved , and Changsha Great Hexi Pioneer District is ready to be developed, we take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s the study object, with reference of similar experience in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footed in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ational industry layout, and new function orientation, explore the spatial layout structure of Changsha Great Hexi Pioneer District, and analyze and study on natural ecology conserving & utilizing,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ast transportation, and the linkage with Changsha overall spatial layout etc.
  Key words:resource-conserving & environmental-friendly society;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gional coordination;spatial layout
  
  1研究背景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长株潭城市群的改革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是落实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扩大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功能,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河西先导区需要适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置身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全省总体战略发展的框架内,探索属于自身科学的空间布局,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是本文着重研究的方向。
  
  2研究意义
  
  2.1 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思想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地处中国华东经济圈与华南经济圈的接合部、京广与长江两大产业带交汇处的长沙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把长沙推到“9+2”泛珠三角经济圈与华中、长三角、西部经济圈相互对接、辐射、交融最重要的前沿位置。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长沙2007年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全国省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中位居第八,中部城市首位。
  从全国层面看,建设河西先导区,有利于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效应,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新格局;从湖南省经济发展层面看,河西先导区位于长株潭三市的结合部,可以使三市资源对接、流动和共享,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以强大的先发效应和聚辐效应辐射益阳、常德、娄底、岳阳、衡阳五个城市,带动湖南“3+5”城市群和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2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体系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之一。我国正自上而下推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功能组团与高效农业产业区协调发展,对河西先导区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加快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探索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制约、资源制约、环境制约的新机制,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将城市的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治理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河西先导区建成节能、节地、节材的资源节约型城区。
  2.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系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河西先导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推行“绿色门槛”制度与“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河西先导区环境容量及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提升河西先导区的绿色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发展潜力,把河西先导区建成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的环境友好型城区。
   
  3功能定位
  
  3.1 国内新区规划借鉴
  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国内经验表明,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带动,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沈阳的沈北新区和郑州的郑东新区等,形成强大的聚辐效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动机”。下表归纳了我国5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3.2功能定位
  河西先导区以聚集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潜能、实现创新价值为灵魂,以构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互相合作的创新体系大环境为特色,立足大河西,对接长株潭,带动湖南省,面向珠三角、长三角,领跑中西部。努力把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名片、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园、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3.3 用地规模
  河西先导区总用地1200km2,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00km2,生态景观绿地200km2,村镇建设用地100km2,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产业用地400km2。
  
  4空间布局
        4.1 现状概况
  河西先导区位于长沙与宁乡、益阳、常德和湘西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和长沙市东西发展主轴线上,北到望城县城高塘岭镇,南至株洲市、湘潭市,西与宁乡县毗邻,东至湘江。属长沙市“半小时经济圈”内。
  区域内有长石铁路、长沙市二环、三环穿越;长常高速、319国道、金洲大道连接东西;潇湘大道、金星大道、长潭西线贯通南北。区域中心距长沙市中心13km,距望城县城17km,距宁乡县城10km,距株洲市20km,距湘潭市15km。
  4.2 用地评价
  该区地势为南高北低,属丘陵地貌。北部有乌山,海拔80~300m;中部有五丰山,海拔110~350m;东部有岳麓山、谷山,海拔70~280m;地质基础较为稳定,地面高程多位于10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上。该区已有建设项目少,大部分为农民住宅,城镇化水平仅为20%,可以说,该地区是一张未受污染的“白纸”,适合于宏伟蓝图的描绘。
  4.3 空间布局设想
  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河西先导区规划构筑“一心、三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构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宜商、宜工、宜居、宜学的新型城区。
  “一心”: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功能区,以雷锋、白箬为中心,规划占地约150km2,大力发展商业金融、保险、商务酒店、展示展销、医疗、文化娱乐等多种配套服务设施,以现代高层楼宇为特征,营造大都市核心区的城市形象。
  “三带”:金洲大道产业带:控制范围150km2,以长常高速公路、金洲大道和长宁公路三条东西向道路为发展轴,东接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麓谷),西联宁乡县城,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为支柱产业,辐射益阳、常德等湘西北广阔腹地。
  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控制范围150km2,以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向南沿湘江扩展,将湘潭市九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株洲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连为一体。主要发展软件开发、机械制造、汽车装配、火车机头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将长、株、潭三市最具活力的产业链接起来,打造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航母。
  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带:控制范围100km2,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湖湘文化传播为主要思路,结合雷锋故居、雷锋纪念馆、岳麓书院、桔子洲头等著名旅游景点,向西与宁乡花明楼、湘潭韶山等红色旅游区连为一体。
  “五区”: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约100km2,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省最早建设也是实力最强的国家级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规划布局国家级软件开发、数字媒体制作、新材料成果转化、动漫游戏振兴、科技兴贸出口与创新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加强在湖南省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和龙头地位。
  大学城技术研发区:规划范围约100km2。大学城高校院所十分集中,集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国家211工程重点院校,是全省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体系最完善、创新文化最浓郁的区域。规划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总站、工作站为科研龙头,以国家级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省市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专业孵化器为创业基础,建设完备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投融资平台,提高大学城的技术研发水平,构筑湖南省高新技术研发的“大脑”。
  含浦坪塘新型产业孵化区:规划范围约100km2,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临近大学城的区位优势,以教育科研孵化和文化创意为核心,为高校提供拓展基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拓展空间。
  高星加工制造区:规划范围约150km2,以湖南省台商投资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发展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先进制造业,规划构筑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配套产业基地。
  莲花雨敞坪生态休闲与高效农业产业区:规划范围约200km2,严格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划定区域范围内的绿线(山体)与蓝线(水体、湖泊、湿地)形成山水相融的生态结构。山轴:泉水冲-五丰山-象鼻窝-桃花岭-岳麓山;乌山-伍家岭-尖山-谷山。水轴:沩水河-八曲河-马桥河-龙王港-靳江河。利用海拔较高的山体规划生态公园;利用成片的基本农田规划为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区,形成自然生态要素自湘江向规划区腹地楔入、延伸的生态格局。
  
  5规划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5.1城乡统筹发展
  大河西先导区是我国产业转型、新型城市化的试验区。因此,要注重实现中心城区与乡村的有序对接,依托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产业由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用地布局上构建中心城区-产业组团-集中乡镇-新农村居民点四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放在水、电、路、环境等公共设施和居住配套设施上,由中心城区逐级向新农村居民点辐射;产业布局上构建一、二、三次产业联动的循环经济体系,促使高效农业生产区与各级产业组团之间的相互溶合和协调。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为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5.2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河西先导区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岗地、丘陵、河流、溪流、水库兼有,主要山峰海拨在260~350m之间。
  规划保护的生态用地主要有乌山森林公园、岳麓山系(包括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象鼻窝森林公园,梅溪湖景区)、五丰山森林公园、泉水冲森林公园、谷山森林公园、嵇珈山森林公园、洋湖垸生态湿地等大面积绿地,加强湘江、靳江河、八曲河、龙王港等水系的环境治理。另外,先导区边缘的成片基本农田约100km2,在规划中应结合高效农业产业布局予以保留。
  5.3 快速交通优化
  快速交通优化中考虑依山就势拉通长株潭三市西环线(长沙四环线),促进区域间联系;加强过江交通通道,除优化湘江上已有桥梁的交通外,建议拉通劳动西路和营盘西路的过江通道,加强湘江两岸的联系;规划潭望铁路,作为长株潭市际通勤铁路;长石铁路升级扩容,加强长沙通往湘西北地区的铁路运输,并对接我国中西部主要铁路干线。
  5.4 与长沙市总体空间布局协调
  长沙市东、西两岸的面积与人口均基本相当,但目前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失衡,东强西弱,河西已经成为了长沙的一条“短腿”。长沙要崛起,河西必须崛起。近年来,浏阳市、宁乡县积极向都市区靠拢,浏阳市医药工业园、宁乡全民工业园的建设沿长常、长浏高速公路分布,东西轴线发展越来越明显。河西先导区的建设,在长沙市和宁乡县城之间崛起一座新城,促进金洲产业带的快速建设,引领长沙向西纵深腹地发展,将宁乡县城纳入长沙市市区版图。长沙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将形成“东西两翼”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6结语
  
  河西先导区的发展既关系到本区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成败,更是长株潭城市群乃至湖南省经济崛起的关键。合理制定河西先导区的空间布局规划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这一工作值得人们继续研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沈文天.张荣昌.产业集群理论与宁波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J].区域经济.2005.1.
  [3] 罗震东.秩序.城市治理与大都市规划理论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7.(12).
  [4] 俞孔坚.李建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6).
  [5] 杨家文.市场经济下的空间规划实施[J].城市规划学刊.2007.(6).
  [6]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文章搜索
本类热门
本站所列资源部分收集自网上,本站与内容的出处无关,内容版权皆属原作者所有,如果你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