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水的价值的分析,指出水具有物质与人文两方面的价值,并着重谈及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水的人文价值的影响。提出通过合理的进行土地规划,河流、湖泊和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废水、污水排放的规划和管理及创造性的进行设计等方法解决或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水的人文价值的影响,最后提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水的价值并以慎重的态度去对待它。
关键词:城市建设;水的人文价值;景观设计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value of water, author indicate that water have both material and human culture value, emphasize the influence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human culture value of water. Then, author advance protecting and using river, lake and marsh through reasonable land programming, strengthe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waste water and effluent, and innovative design, or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human culture value of water. In the end, bring forward tha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water during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ake up a careful attitude.
Keywords:urban construction; the human culture value of water; landscape design
1引言
水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无一不与水有关。水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水作为水资源所具备的物质方面的价值,如它能提供给人们日常生活用水,为人口和物质的流动提供交通运输方面的价值,对农业灌溉的价值等等。其二是水对人类还具有人文方面的价值,能够引发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思维,激发人们的创造灵性,并常给人以美的感受。可以说水环境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同时也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凡的人文价值。
2水的人文价值及对周边用地的作用
2.1水对人类所具有的休闲价值
河流、湖泊和各种水体能长期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形式,如划船、钓鱼和游泳等等。沿着水滨散步可以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和放松,而各种水上或水边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则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水带给我们的各种乐趣,若和带有绿色植被覆盖区域并与开放空间相联系,可以形成独一无二的休闲环境。
2.2水对人类所具有的风景价值
纯粹的自然并不具备风景的价值,只因有着人的存在,它才具备了美的价值,成为风景。自然中的水也是一样,因为人的存在而成为风景。水面的粼粼波光可以引发发现般的激动和快乐。不仅是景色,水声也会激起愉悦的感觉,带给人以听觉美的享受。河流与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符号,为我们解释地貌和地质组成。它们能营造独特的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赋予大地以灵魂。
2.3水的人文价值对周边用地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景观和建筑规划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水的视觉和实用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许多要素通常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但水的价值并没有被承认。在水域周边的土地供不应求,对公园和公园道路、住宅、文化设施、度假宾馆和其他商业投资来说,这些场地价格昂贵。离开阔水面越近,房地产价值越高,这几乎可以被认为是一条经济法则。反之,在一块被严重污染并散发着恶臭的水域边,则没有人愿意去靠近它。它降低了水体的休闲和风景人文价值,并因此降低了周边土地的使用价值。
3城市建设中对水的人文价值的影响
3.1地表水的污染对水的人文价值的影响
地表水体的污染通常是由于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及人们生活的废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而造成的,受污染的对象包括各类型的河流、湖泊、溪流、池塘等地表水体。这常常是由于人们忽视了水的价值和忽略了水对污染的承载能力,而肆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各类废水和污水,最终丧失掉了水的休闲和风景等人文价值。如武汉东湖,20世纪60年代初期东湖还是水清见底,水质状况良好。本可以作为城市中最适宜的开放空间的水域,并结合周边的高校群形成独特的文化水域空间,但随着湖区人口的剧增,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湖泊,导致湖水水质恶化,到80年代初,1/4水域水质沦为劣Ⅴ类(人体不宜接触),湖水能见度从2m以上降至1m以下,至2006年东湖水质才首次升为Ⅴ类。
3.2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对水的人文价值的影响
地下水的过度使用所造成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地下水的过度使用或者说是超采所带来的主要危害包括城市供水量减少、泉水枯竭,生态系统恶化,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主要都是因为超采所带来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的。由于这种降落漏斗的存在及扩大,地表水会自动向地下水进行补给,严重时则可能导致河流流量减少,湖泊和池塘干涸,泉水枯竭等情况,不但严重破坏地表水和其所带来的休闲和风景等b文价值,甚至连许多因水而成的历史人文景观也会遭到巨大的影响。我国北方的一些岩溶地区,有岩溶大泉,如一些历史名泉,趵突泉、晋祠泉等。由于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趵突泉自1972年开始,泉流量逐渐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多次断流的现象。晋祠泉20世纪70年代以前,多年平均流量为1.98m3/s,80年代锐减到0.43m3/s,至1994年,泉水断流。
4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中对水的人文价值的影响
4.1合理地进行土地规划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然带来土地的大量的使用和开发,如何使用这些土地将对城市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土地利用的规划布局中应当尽量避免在城市上游修建不必要的水库,以免损害河流的自然功能和减少下游的流量;应当尽量避开在重要的地下水补给区进行高强度的建设,保证地下水的补给,达到对水资源索取和补偿的平衡;尽量将用地控制在合理的使用强度之内,避免由于超出环境承载能力而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可以相信,通过对土地规划布局和使用强度的合理安排和控制,我们能够减少城市发展对水环境的压力,并同时实现对水的人文价值的保护和利用。
4.2河流、湖泊和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河流、湖泊和湿地不仅仅是重要的水源地和地下水补给区,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我们在对其规划中应当尽量避免单一目标的规划,结合保护和利用,实现其多种价值。麦克哈格在沃辛顿河谷地区的规划中就曾对河谷地带的保护和土地利用制定了其自然地理的保护和发展原则,其结果不但保护了河流的形态,地下水的补给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并使其成为受人欢迎的开放空间。 4.3加强废水、污水排放的规划和管理
对水体的污染大多是由于废水和污水排放量超出水体的净化能力而引起的,因此我们向自然水体中排放的应当是经过处理的废水和污水。不论是经过污水处理厂、人工污水处理湿地或是什么别的方式,经过规划和管理的排放是应当且必须的。
4.4创造性的进行设计
西湖今日被誉为“人间天堂”,但这天堂也不是自古而来,而是经人不断改造和治理才逐渐形成的。唐代和吴越时期,都曾大力治理西湖,引水灌田千顷,“民以殷富”。唐代宗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开凿了六井。这些井,也就是大小不等的地下蓄水池,引西湖水经暗管注入。唐穆宗长庆二年,白居易任刺史,修筑白堤,浚治六井,民赖其汲。宋仁宗时,因年久失修,湖水逐渐干涸,湖面长满了葑草。苏轼通判杭州时,葑草盖塞西湖十之二三。及再知杭州时,竟盖塞过半,“湖田葑田积二十五万丈,而水无几”。市民普遍反映“十年以来,水葑浅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苏轼向宋哲宗上了奏章。他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眉目,并从西湖之水有利于民饮、灌溉、航运、酿酒等方面,阐述了西湖不可废的五大理由。得到朝廷同意后,他即发动居民大力疏浚西湖。在施工过程中,苏轼又考虑到挖出的葑根、淤泥的堆放及环湖30里的交通问题,决定取淤泥、葑草直线堆于湖中,筑起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堤上筑六桥,两旁种植芙蓉、杨柳,最终成为一条“横绝天汉”的湖上通道。为了日后能经常及时地对西湖进行疏浚,苏轼还建立了“开湖司”,负责西湖的整治与疏浚。同时雇人在湖中种植菱藕,用收入作为岁修费用。还订立禁约,建了三座石塔,规定石塔以内的湖面不许占湖为田等。而今苏堤、三潭映月等景观与西湖一起成为一笔留给后世人们的不可估量的物质和人文财富。作为今天的设计者,完全可以从这些古代的案例中吸取经验,对水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既满足水的使用功能,又增加水的人文价值。
5结语
人类从洪荒时代便已认识到水是我们生存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之一。古希腊哲人就曾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基本物质构成,而中国的五行学说也表现出类似的看法,古代的哲学和科学便由此而肇端,可见水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有其更深刻的意义。古往今来,有多少哲人在水边沉思,又有多少诗人因水起兴,多少乐者伴水而歌,又有多少画者纵情山水。我们的文化中到底含有多少水的成分呢?试想有一天,我们记忆中关于水的这些成分突然消失了,我们会不会怅然而有所失呢?当世界进入21世纪,进入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时,在我们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完全有理由且应当充分重视水的价值并慎重地对待它。
参考文献:
[1] 梅惠,李兆华,李长安,江炎生.武汉市水环境保护的水文化建设思考,长江科学院院报.第24卷第6期2007年12月.
[2](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3](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4] 李砚阁,雷志栋等编著.地下水系统保护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5] 顾浩主编.中国治水史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