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一课时实录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导入


1


生1: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生2: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3: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建国6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


师:同学们预习得真好!


师: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吧!


(出示安塞腰鼓朗读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安塞腰鼓的表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描绘一下。


生1:动人心弦。


生2:激动人心。


生3:热闹。


生4:壮观。


生5:有激情。


生6:气势宏伟。


师:刚才,大家从声响、画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气势和铿锵激越,下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来体味这激情的腰鼓。


二。初读课文


师:在学课文之前,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如下生字词,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正音,再齐读。)


高粱(liáng) 骤(zhòu)然


酸枣(zǎo) 搏(bó)击


战栗(lì) 陌(mò)生


茂腾腾 奇伟磅礴 元气淋漓


惊心动魄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你从“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我体会到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之情。


生2:我体会到作者观看表演时澎湃的激情。


生3:我体会到作者对表演场面的一种赞美之情。


师:指名读“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气势不足。


师: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句话中哪些词该读出重音,才能表现出那种气势?(指名读、齐读)


师:这种情感又是按什么顺序带出来的呢?


生:(浏览全文)课文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写的,分三部分。(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第三段:从“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师:(板书)表演前


表演时


表演后


师:大家喜欢安塞腰鼓吗?大家喜欢作者的描绘吗?让我们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来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分组讨论3分钟,各小组代表发言。


生:(读出各自喜欢的片段,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三、讲读第一部分:(鼓响前)


师:这鼓响前的景象,令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


生:沉稳、安静。


师:“我”看到了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


生1:作者看到了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师:这是从哪方面写的?


生:从安塞腰鼓表演的场景进行描写。


师:课文还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


生:后生。


师:这是怎样的后生?


生:茂腾腾的后生。


师:“茂腾腾”一词,是什么意思?


生1:充满活力。


生2:元气淋漓。


师:课文还从哪方面进行了描写?


生:后生们的神情。


师:课文哪里写了后生们的神情?这是一种怎样的神情?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沉稳、安定。


生:课文还写了表演前的腰鼓。它是呆呆地,似乎不曾响过。


师:(板书)呆呆 不曾响过


四、讲读第二部分(鼓响时)


师:可是,一旦我们期待的鼓声响起来,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生:(大声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


师:这下,你领略到怎样的安塞腰鼓?


生:激烈的。


师:从哪里体现出来?


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狂舞在你的面前”


师:请男生读。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段话好在哪里?


生1:这句话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生2: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生3:写出了击鼓的后生的狂热。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狂舞的火烈,再次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生:“坝暌谎,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写出了安塞腰鼓击打师的激烈场面。


师:像什么?


师生:像骤雨,像旋风,像乱蛙,像火花,像斗虎!


师:出示这两段话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生:(自由读)


生1:左边的部分写得好,它写出了腰鼓表演时波澜壮阔的场面。


生2:先写比喻的对象,可使描写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生3:这样写使场景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恰当。


生:(齐读这句话)


师:出示“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尝试着来读一读。


生1:写出了鼓响时周围一切发生的变化。


生2:冰冷一燥热;恬静一飞溅;困倦一亢奋这些相对的词语,最能体现出鼓响之时给周围带来的变化。[]


生3:空气变了,阳光变了,连世界都变了!通过对比,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特点。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的赞叹。


师:鼓声响起之前蓄势待发,鼓声响起之时震撼人心,让我们齐读1—8自然段,一起再来感受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壮观景象吧!


生:(感情朗读)……


……


(一)、导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师:看了以上这组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黄土高原很雄伟,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很壮美。


生2:击鼓的后生舞蹈很美很有激情,充满力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录音,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初步分析课文:


师: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写静的。


生2:其实也都有声音,开头“丝溜溜的南风……”,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生3:这叫以声衬静。


师:对了,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描写的重点,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


生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


生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好,这么有气势的文章,我们最好用什么方式来把它再现出来呢?


生齐答:读。


(三)、朗读品味


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一下。


生:我喜欢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生有感情朗读)


师:哪位同学愿为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打个分,点评一下。


生:我认为可以打75分。她朗读的感情很充沛,很投入,但她读快了,不够流畅,也没有读出重音。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抓住了重点,可否把你喜爱的那一段来读一下?


生:我喜爱的也是这一段。(生读。注意了重音、停顿,很有感情,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师:朗读得非常好,还有哪一位同学来读?


生1:我读的8至13自然段,我觉得这组排比段写得很有气势。


生2:我给她的朗读打85分,因为我觉得她的朗读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时间短了点,还有“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和“是挣脱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句子朗读的时候激情不够,声音应逐渐升高。


师:好的,你有没有勇气来示范一下?[]


(生读,读完全场热烈的鼓掌。)


师:很好,你的点评一下子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非常中肯,读得也非常投入。最后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我读的是23至27自然段,我喜欢这里写的变幻的舞姿的美。


(生读,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


生:我给她打90分,因为她声音响亮,流畅,感情充沛,读出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师:为什么不打满分呢?


生1:因为还要努力,还有进步的空间嘛。(众笑)


生2:我给她打70分。(众皆愣)因为我觉得朗读不是靠声音来取胜的,真正好的朗读要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读好。刚才她的朗读声调一直很高,很激昂,但没有读出抑扬顿挫来,表现不出安塞腰鼓的变幻多姿的美。


(师带头鼓掌,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你的点评太精彩了。是啊,只有走进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读好文章的关键,谢谢你的点睛一评。下面请你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的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


(四)、小结


(再一次出示多媒课件,让学生增强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师: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让我们最后来齐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安塞腰鼓的资料。


2、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