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案例:


一、从题入手,因题质疑。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质疑。


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


这一目的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会学生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解疑。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表现个体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摘录课堂片段:


生: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他知道江上雾很大,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他就能借到箭了。(板书:“神机妙算”。)


生:我有补充。从江上雾很大,我联想到前文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天气早就预测,熟悉气象。(板书: “熟悉气象”。)


师:真好,刚才这位同学能联系上文来理解内容。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曹操说的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了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预料准确。(板书:“懂人心”。)


生:我知道了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我从“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兵。”可以看出来。


生: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赤壁之战》一文,我了解到曹操是北方人,他的将士大多数是北方人,不善于游泳,不善于水战,所以他不敢轻易出兵。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曹操说的话看出来的。


生:老师,我有问题。如果曹操命令弓弩手一齐向江中射火箭,诸葛亮就借不到箭,而且船会起火,不是更好吗?如果我是曹操,我就会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