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天的怀念》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深入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体会伟大的母爱。


3.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教育学生要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


重点



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教学


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词句,感悟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深厚。



主要


方法



品读感悟



主要


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时数



两课时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附页(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感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三、自读感悟


四、品读赏析


一、共同交流合作


二、品读文本,感受形象。


三、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第一课时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聊聊有关秋天的话题。首先,请问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秋天,你会用哪种颜色?


欣赏关于秋天的图片。


教师总结:同样的秋天,但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文章也是和秋天有关,看看今天史铁生给我们带来的秋天是怎样的色彩?


师:现在跟随老师的朗读,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在听读中,请同学们注意这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


1.初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简介作者史铁生。


1.师:通过介绍,我们知道了史铁生是高位截瘫,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状况如何?


2.21岁,风华正茂,拥有太多瑰丽的梦想,然而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此时作者也觉得“活得没劲”。独自坐在屋里,看者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时的“我”会怎样呢?


3.“我”就像落叶,生命的存在也显得毫无意义了。所以,此时的秋天在作者心中该是怎样的颜色了?(灰色)面对此时这样一个暴怒无常而又心灰意冷的儿子,母亲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教师总结:其实母亲生活得很苦,儿子的病已经让他苦不堪言,自己身上的重病让她苦上加苦。然而母亲依然苦口婆心地劝导儿子。母亲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究竟想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5.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很多,都比母亲的话要精彩、动听,但母亲只有“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化作了最简单、最朴实的一句——“好好儿活”。那么作者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活?我们来一起来品品其中描写菊花的句子。结合这句话,我们讨论讨论。


总结:我们懂了,文中的兄妹也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回过头来看——此时的我再次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又会怎样想或怎样做呢?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秋天在作者眼里已经变成了七彩色了。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在秋天怀念的道理,他就是想借秋天告诉母亲,我已经能笑对人生了。


第二课时


师:史铁生为什么特别怀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经历在他的一生中又起着什么重要作用呢?我们在深入品读文本学习。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1.结合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品读课文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品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


3.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生答(金色,丰收的喜悦;红色,热烈而深沉;灰色,淡淡的哀愁)


生听范读。


思考问题


生自读课文


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暴怒无常)


生把读后的感受记在书的旁边学生交流。


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


(1)看花


(2)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地出去


(3)扑、抓、忍


(4)母亲生病的状况描写……


小组共同交流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


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识记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为此,教学中设计的生字学习、初读感悟、理清脉络、研读细节、资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画边写批注。这个独立思考过程,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体会文字中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紧扣“情”字,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领悟。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情”与境结合,体会课文中抒发的情感,走入课文,徜徉其中,充分感悟母与子的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尝试体会他们当时的心境。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深刻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启迪。通过阅读文章,学习作者面对苦难时的勇气和乐观,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小组进行整理要点,体现小组合作的重要,汇总材料时不仅要结合课文中相关语句,还应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更深入谈谈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分组叙述要点,同时还要提倡各抒己见。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和关键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避免漫无边际的空泛议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配乐阅读史铁生其他作品中的文字再次领略母爱的伟大之处,作者的怀念之情。(《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


总结:我们要像史铁生那样去敬爱自己的母亲,但我们不能像他那样为不能孝敬母亲而遗憾终生。因此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树欲静也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我们抓紧父母健在的光阴,及时尽孝。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板书



18 秋天的怀念 板书:


我 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