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教学规划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识字还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在上课时分析字的结构,同时释义,帮助组词。


三、总体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然、塔”两个生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难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四、教材地位


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它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在学习本组教材时,教师应重点在朗读技巧的处理上采取多种形式变化层次的读,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表现出热情洋溢的口吻,在读中让学生感受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


五、教学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在读中让学生感受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


六、教学策略


(一)。复习生字词,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播放“泉水”声音,品味 “丁冬,丁冬”“弹琴”和“冲”感受泉水的快乐心情。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情境引读,在读中感受泉水的“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在读中对比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力求在语言环境中认识与熟记生字并正确书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情境引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泉水“清”的特点,在个别朗读与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好文段。


(五)。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品读泉水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泉水的无私奉献,在情境朗读中强化泉水“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的形象。


(六)。检查背诵


再次整体感知全文,分层次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进行背诵。


(七)。发挥想象,拓展练习


课内外结合,课外拓展朗读的引用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