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杜克》教学教案(2)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小狗杜克是玛丽家养的宠物。在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里,玛丽一家去野餐。当玛丽睡着时,玛丽六个月大的儿子尼科爬到了铁路上,此时火车风驰电掣地驶来,小狗杜克为了救尼科,被火车轧去了一只爪子。


课文讲述的故事条块清晰,1、2、3小节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起因,并通过野餐时,对杜克与玛丽的欢快情景的描写,展现了玛丽与杜克的情谊,为后面杜克奋不顾身救尼科的动因打下了伏笔;第4小节通过“风驰电掣、可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描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科的一系列动词:蹿、咬、拖,表现了杜克的奋不顾身,此小节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体悟动物与人类情感的关键小节;第5小节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结果,根据上下文进行想象说话,是对本文情意目标的升华。


课文处于第三单元,根据单元导读,我将单元目标归纳为“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思,尝试解决疑问。”


二、学情简介:


学生已经明确了预习的要求,并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能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发音,尝试独立完成课后“词句活动室”中“选词填空”的练习,但是在“大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上大打折扣,学生往往是默读,因此对课文中的一些平日接触频率不高的熟字,凭印象读,因此读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


进入了三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又由于课文讲述的故事条块清晰,因此学生在预习课文后能够了解主要内容,但不能理解或关注到“杜克为什么要救尼科”,即课文所要达到的情意目标。


三、课堂教学设计目标:


1 认识生字8个,尤其读准多音字“刹”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积累并正确使用“爬、跳、奔、溜、赶、蹿”等动作词。


2 借助动词,及文中描写情况危急的语句,体会杜克救尼科的奋不顾身,并有感情朗读句子。


3 反复朗读,体会否定句中加上“怎么”,加强语气的作用。


4 体会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难点、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尤其是多音字“血、刹、撒”。


2 体会杜克救尼科时情况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克速度的快,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3 体会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真挚情感。


五、课堂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1 渗透概括能力训练——尝试借助图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朗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有感情朗读。


六、主要学习板块:(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的学习)


(一)根据要求,课前预习。


17 小狗杜克


1 “四步”预习课文。


★( )△( )


2 边读边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己尝试说一说。( )


3 预习完课文,哪些词不理解或哪些地方不明白,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完成“词句活动室”!。


★( )


——预习反馈:(1)所有学生按“四步”法预习课文,课文中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2)有两个学生提出了对课文的疑问“尼科为什么要爬到铁轨上去?”“杜克为什么要去救尼科?”从这两个问题分析,前者对课文并没有好好的阅读,后者的提问是有一定质量的。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预习反馈,借助板书,把握主要内容。


1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印象中的小狗。


2 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多音字。


——一刹那、刹车、一个劲撒欢、一摊殷红的鲜血、


3 分小节读课文、集体正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先交流,教师梳理课文的条块,学生借助板书,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描写杜克救尼科的句子,及描写火车飞驰的句子,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有感情朗读第4小节。


——突然,黑影一闪,小狗杜克(蹿)上了铁路。它一口(咬)住尼科的尿布,在车轮将要碾上的一刹那,把尼科(拖)出了轨道。


1 默读第4小节,用“——”划出描写小狗杜克救尼科的句子。


2 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杜克是怎样救尼科的?借助对动词“蹿、咬、拖”的理解,体会小狗杜克救尼科十分迅速,有感情朗读。


——就在这时,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司机发现了情况,拉响汽笛,使劲刹车,可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一场惨祸眼看就要发生。


3 联系上下文,体会“就在这时”的意思,理解词语“风驰电掣”。


(四)联系第1小节,第5小节,展开想象,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抓住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后,玛丽不时丢一片香肠给它,惹炙一个劲撒欢。”及联系第5小节,想想说话,玛丽和周围的人看到杜克被压断了前爪,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语言训练。


经过治疗,杜克的伤痊愈了。虽然它失去了一只爪子,但仍快乐的与杜克一家生活在一起。此时,尼科也渐渐长大了,它会怎样向人们介绍自家的小狗杜克呢!


——那年我才六个月,妈妈带我去公园野餐。不一会儿,妈妈睡着了,我却爬到铁路上,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