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鹰学飞》教案(2)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只小鹰跟老鹰学习飞翔的事。故事通过在小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与小鹰的3次对话,表现了小鹰的刻苦认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表现出了老鹰的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故事虽短小,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要让学生养成读中思、读中悟的习惯,在读书中发展学生思维,在欣赏感受语言的同时,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受到陶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说说鹰为什么能越飞越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鹰妈妈话的含义。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鹰妈妈话的含义。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计算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想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鸟在天空中飞?(出示雄鹰搏击长空的画面。)


2.看到翱翔在云雾中的雄鹰你想到了什么?


3.揭示课题:小鹰学飞。〖〗1.谈谈看到画面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课题。


3.谈谈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阅读理解


1.自由读文,


感知内容。〖〗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音,不丢字,不加字。


2.学生互读,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认真自由读课文。


2.朗读互评,共同正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品读对话,


初明事理。〖〗1.自由读课文,画出小鹰与老鹰的3次对话。再仔细读,标上序号。想一想:


(1)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老鹰为什么要这样做?


2.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巧妙引导,理解内容,感悟老鹰对小鹰的期望。


3.想象小鹰同老鹰每一次对话时的神态与语气,并想一想,它们每一次对话的内容、神态、语气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1.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画出重要的句子。


小组交流,相互发表意见,共同评价。


2.学生汇报。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谈自己的想象及阅读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鹰妈妈耐心、循循善诱的语气和小鹰成功后的喜悦。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既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读带讲,读中理解。3.练习表演,


深化体验。〖〗1.让学生再读课文,体验角色。


2.要求以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要加上动作、台词以及自己想象的内容。〖〗1.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品读。


2.小组表演,体验角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观众评议,互相取长补短。〖〗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4.激发想象,


引导争论。〖〗看看白云上面的几只鹰,想象小鹰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发散思维。5.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1.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2.小鹰为什么能越飞越高,原因是什么?


3.学到了什么精神?


4.收集有关勤奋的名言警句。〖〗学生讨论,小组总结,代表发言。〖〗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求异思维。


初步体会做人的道理,积累人生经验。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想一、通读课文,


巩固生字〖〗1.读课文,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在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圈起来,然后读一读。〖〗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评正音。〖〗朗读感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二、积累内化〖〗1.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展示名言警句。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看能否给词语换个说法,如拼命(使劲、用尽全身力气等)、喊(叫、嚷等)。


4.生字组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结合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竞争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三、迁移练习。


1.指导书写。


2.补充作业,续编故事。〖〗1.指导学会偏旁部首“皿”。


2.正确书写本课中的9个生字。


(1)“比”的笔顺。(-比)


(2)“变”的写法。(歌谣: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左右各一点,又字在下方。)


3?引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写一段话:


“小鹰抬头望去……”〖〗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同桌交流,互评互改后再写,每字要写3~5个。


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创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