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教学案例分析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片断一:


师:小朋友,你看到过大海吗?说说你眼中的大海。


出示:( )的大海


生1:蓝蓝的大海。


生2:美丽的大海。


师:大海真的很美,不过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另外一个地方。让我们轻轻地走近它,带上你的小眼睛和小耳朵哦。


出示小溪的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小溪


评析一:


“导入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入教学的特征在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扩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性。” 《有效教学艺术》 当初设计教案时,关于如何导入课文,我琢磨了很久。一年级的儿歌短小有趣,学生们通过预习,大部分都能背诵。有时候,老师还没出示课题,学生们都已脱口而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我从他们比较熟悉的大海入手,让他们说说自己眼中的大海。再带他们去欣赏小溪,并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既直观又形象。让孩子们仿佛觉得自己来到了小溪边,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看着他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就带领学生学习《小溪》这首儿歌。


反思:


利用视频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正如姚敏老师所提议的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视频。指导朗读儿歌的时候,可以再播放这段视频,让学生对小溪有更深刻的印象,读得更有感情。后来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的时候,可以再用视频,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引导学生想象秋天的小溪是怎样的,这样学生说起来也会容易些。


片断二:


师:冬天的小溪是怎样的呢?


生:滑溜溜,亮晶晶的。


师:什么叫做“滑溜溜”?


生:很滑很滑的意思。


师:老师这里有个水晶球,谁想来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什么感觉?(出示水晶球)


生1:很滑的。


生2:滑溜溜的。


师:这就叫做“滑溜溜”。还有什么东西是滑溜溜的?


生1:玻璃


生2:鹅软石


生3……


师: 看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可以说“ 亮晶晶的露珠”.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亮晶晶”形容?


生1:亮晶晶的星星。


生2:亮晶晶的钻石。


生3:亮晶晶的水晶球。


师:说得真好。“亮晶晶”和“滑溜溜”都是ABB的词语。你还能说几个相似的词语吗?


生:哗啦啦


……


评析二::


扩大学习需求能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且学习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而是基于书本,活于书本,宽于书本。“滑溜溜”和“亮晶晶”不仅可以形容冬天的小溪,还可以形容其他事物。好的词语不仅要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用。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亮晶晶的星星等,这就是一个理解,积累,内化和运用的过程。


反思:


可能ABB的词语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有点难度。但是这类词语比较实用,也容易记忆。因此先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概念,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的巩固、积累,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结:


《小溪》是一首简短而有趣的儿歌,描绘了冬天和春天里小溪的景色。考虑到孩子们对于小溪的认识不多,因此从他们熟悉的大海着手,再引出小溪,告诉他们两者的区别。然后用多媒体呈现小溪,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导入教学的魅力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扩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而我正在不断地朝这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