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优雅的“请假条”》,文质优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音乐王国奥地利的故事:圣诞节来临,乐师们想要回家团聚的愿望被公爵无情地拒绝了。幸好,正当大家失望难过之时,大作曲家海顿用他非凡的才华和智慧创作并组织大家成功试演了《告别交响曲》,终于使公爵理解到了乐师的心情,接受了大家的请假。
我在课堂中让孩子亲历阅读的过程,从读、品、思中进入“美读”,实现和文本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
教学片断:
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那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五、六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提问题。
2、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
生:什么是“美妙绝伦”? 师:你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生:为什么乐曲先是舒缓,后来是凄婉的?师:你抓住乐曲前后的变化提问。
生:为什么乐师一个一个吹熄蜡烛离去,和平常我们见到的谢幕不一样?
师:你在阅读课文时能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很好!
生:为什么最后只剩下两把小提琴?师:你对乐曲的演奏形式提出提问。
生:为什么公爵开始拒绝,后来折服,同意了呢?
师:你抓住课文前后矛盾处提问。
3、品读体会。
(1)师:这究竟是怎样的音乐,有着如此的魅力!听!(这就是引子,引子是交响乐的一部分,类似歌曲的前奏)。播放引子
引读: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
(2)(出示3幅画面,想像说话)瞧,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屋顶,树林,成了白色的世界。如此美丽,真是美妙绝伦的仙境啊!
谁愿意美美地读读这部分的描写呢? 指名读,齐读。
(3)(播放小提琴曲)可是,小提琴的音乐声听起来?
积累词语:(凄凉婉转、委婉深沉、悲悲戚戚)。课文中也有个词语:凄婉。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乐声中,乐师们想起了
(4)那凄婉的小提琴曲饱含着思乡之情(板书),谁愿意读读?
(5)听了这两段截然不同的曲子,我们明白了那美妙的引子更加激发了乐师们对家人的思念啊!指导朗读“交响乐┅┅思乡之情,”
(6)指导朗读:我们可以想像乐师们的心情一定是(难过、沉重的),所以,他们的离去也一定是(慢慢地)谁再读得慢慢的?
(7)配音乐朗读。
教学反思:
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只有投入情感地读,让字句在嘴里活起来,才能在孩子们的心里活起来。
随着音乐情感的急剧变化,当小提琴曲响起的时候,那凄婉的弦音马上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存在于课文,启动于阅读,此时,孩子们还是静静地投入情感阅读。孩子们讲,听着这小提琴曲,读到“小提琴凄婉的乐章表露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我快要流泪了,我觉得心口揪起来了,我想乐师一定在演奏时想起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孩子们饱含着深情的朗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他们的情感与作者文字间流淌的情感达成了共鸣,他们在语言文字中深切地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强烈忧伤之情。
读,而能问,是良好的阅读意识的体现,是从理解性阅读迈向创造阅读发展的重要过程。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的矛盾之处,结合生活中的见识,抓住重点的词语,提了好多个问题,有的问题很有价值:在交响乐演奏中,为什么最后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为什么要突出用小提琴表露思乡之情?为什么乐师一个一个下场,还吹熄蜡烛离去,不是集体谢幕?为什么公爵一开始拒绝乐师请假,在试演之后又同意乐师请假?这些问题直接指向乐曲的表现形式,语言文字的内涵,音乐的情感,把孩子自己的阅读推向纵深。
总之,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的预定的教学目标,着重抓住了“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通过这几句话的重点指导,辐射全篇文章,做到了有层次的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