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单》教学设计之三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体会“一直”的意思,按要求写句子。


能力目标: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情感目标: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比两个帐单,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通过两个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两份账单,学生自己编写账单、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板书设计:


17 账 单(第一课时)


填、索、羞、翼、塞


如愿以偿 ? 羞愧万分


17 账单(第二课时)


妈妈 0



无价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帐单: 记账的单子。)……


课文中的两张账单计算的是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找出你在预习中还没有记住的生字,再找一个好办法试着记住它。


师生讨论,提出应该注意的生字。


(板书):填、索、羞、翼、塞


(二)提出课文中你还不懂的词语。


(学生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用板书或课件将部分列出逐个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解决。)


1.索取: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彼得给妈妈写账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用一个词代替“索取”(借助近义词理解词义)


2.报酬: 谁能帮他?


3.芬尼: (如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讲解)德国货币单位。


4.如愿以偿: 生生交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彼得得到了60芬尼,他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心情会怎样?请你读一读。


5.羞愧万分:


(1)你能用动作或表情表现出“羞愧万分”吗?


(2)刚才还如愿以偿,特别高兴的小彼得这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


6.蹑手蹑脚:采用做动作或替换词语等方法进行理解,并要求学生将自的的理解读出来。


(三)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两张账单计算的是什么的价值呢?读课文后谈


(小声读课文)课文里的一个账单是彼得计算他每天做事的报酬,另一个账单是计算妈妈为彼得所做事情的报酬。


2.朗读课文,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小彼得先是“如愿以偿”,后来有变得“羞愧万分”了呢?(板书)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四)边默读边思考,进行质疑。


默读课文,你对课文的内容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或者有什么自己的想法?(生默读课文后提出问题,教师辅以提炼出涉及课文理解重难点的问题。)[]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自己的想法,那么老师的问题你们一定可以帮我解决了。请你们观察一下,虽然同学们告诉我它们都是在计算报酬,但小彼得和妈妈开的两个账单有什么不同呢?


三、小 结。


四、作 业。


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心情的变化


默读课文,试着解决同学们提出了问题。


(选做)你能开一份你欠父母的账单吗?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生字的学习比较认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晚同学们自己为父母的付出开出了一份账单,谁来让大家看看你的账单?


情况一,数字巨大。


情况二,以“0”表示。


二、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比两个帐单,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一)对比账单。


1.对比“妈妈”与学生的账单。


有些同学开出的账单和“妈妈”开的账单在计算的结果上都是 “0”。


(板书)0


可“0”表示没有啊?


(读账单,全班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体验父母对孩子无限的爱)


(板书)=无价


2.对比小彼得与“妈妈”的账单。


(1)朗读三、四、五自然段,说说两个账单的不同。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


①“妈妈”看到小彼得的账单后,虽然“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有可能会想到什么?


②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羞愧万分。他会怎么想?


(二)角色扮演。


1.小组设计语言、排练。


上节课同学们还留下了一些问题(课件呈现)。在排练中可以在对话中进行解答。


2.分组扮演,赏析评价。


(教师灵活掌握,参与到学生的口语交际之中去。)


(三)朗读理解。


1.同学们在表演小彼得羞愧万分时都很精彩,可他为什么会这样?


有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升华小彼得对母亲的爱与惭愧的情感,指导朗读。)


2.在小彼得与妈妈的账单中有两句相似的话,你们发现了吗?


学生寻找片刻后课件出示:


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慈爱的妈妈。


①你能把“一直”换一个词吗?


②比较句子: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读出你的体会。


③再来读读这两句。


我是个慈爱的妈妈。


我一直是个慈爱的妈妈。


(四)造句。



一直是


教师引导,打开学生思路。


学生完成后组内评议,教师参与其中。


三、拓展。


想想你在家里做过什么?写一份你的“账单”交给爸爸妈妈。


(引导学生带着对本课的理解,扩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自我反思,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孝敬父母。)


四、作业。


写一份账单交给父母。观察当时父母的表情语言或做法并记下来。


开展家庭互动,创造孩子与家人的情感交流机会。教师从中获得家长的反馈。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爱的伟大,妈妈对我们的爱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