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奇才霍金》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徐汇区逸夫小学 黄菊慧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继续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养成边动笔墨边思考的习惯,理清文章结构。


3、 知道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 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学习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边动笔墨边思考,理清文章结构。


2、知道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体会人们称霍金为“科学奇才”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预习时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初识霍金:


1、(出示:霍金图片)(板书:霍金)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


2、预习了课文,请你用2、3句话来说一说对他的了解。


说明:


大部分学生对霍金于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对他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用几句话来来说说自己对霍金的了解,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检查,也是创设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在这一环节,反馈信息难免会有些零散,有些孩子会关注霍金的成就,有些孩子会关注到他的身体状况,教师应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对孩子表达的流畅性和语言组织的连贯性的评价上。


3、一个终日和轮椅相伴,连正常生活也要依赖别人的残疾人——霍金,人们却给了他“科学奇才”的称号。(板书:科学奇才)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课文,走近这位不同寻常的科学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题中,这个“奇”字到底体现在哪里?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概括地告诉了我们。默读课文,用括号括出来。


1)指名交流,并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霍金的“奇”。(第1、9节)


2)指导朗读:你们看,人们给予了这个其貌不扬、重度残疾的霍金如此之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齐读第1、9节,读好“辉煌、极其罕见、宏伟业绩、 尤其”等词语)


2、霍金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第1、9这两个小节,分别起到了总起、总结的作用,前后呼应,各成一段。而第2—8节为我们对其传奇的的一生作了具体描绘。下面就请你们,默读第二段,并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三层。


1)指名交流


2)指导归纳:


文中,作者主要对其一生中的三个阶段进行了介绍,分别是……(指名回答并板书:青少年时期、上大学以后、近年来)


说明: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关注训练学生理清结构,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本文的“总分总”结构以及“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线索非常清晰,不失为训练学生分段、分层能力的好材料。[]


此外,在这一板块中,共安排了2次默读的环节。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和以往相比,在“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的基础上,对五年级的学生又提出了“逐渐提高默读速度”的要求。通过带着问题默读,引导学生认识提高速度不等于囫囵吞枣。在反馈中,老师也能了解学生在有限时间里的默读效率如何。


三、走近霍金、了解“奇才”的“奇”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霍金,去进一步深入体会人们称其为“科学奇才”的原因。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二段。


(出示自学要求:


1、分工朗读第二段


2、用直线划出描写了霍金身体状况的内容,用浪线划出描写了他如何面对的内容,用双线划出介绍他所获得的成就的内容。)


出示表格:


人生阶段身体状况如何面对所获得的成就


青少年时期


上大学以后


近年来


说明:


本课是自读课文,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独立准确朗读课文。在本环节的小组自学中,明确分工朗读要求,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通过合作,相互评评同伴是否将生字读准了?课文是否读流畅了?态度是否落落大方?


2、指名交流句子、填写表格


1)青少年时期 ( 出示:病魔缠身、行走不便/发愤学习、勇敢抗争)


2)上大学以后 (出示:脊髓硬化、半身瘫痪、不能握笔、说话困难/坚持读书和研究/建立了微型黑洞蒸发理论、获得了爱因斯坦奖)


*重点指导读音“脊髓”、指导字形“瘫痪”


3)近年来 ( 出示:坚持研究、建立了关于“黑洞”的最新理论/宣布了对黑洞的全新理论,将使有关黑洞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补充关于霍金身体状况的资料:


时间又过去了近30年,霍金一如既往地研究着天体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黑洞”,从未停止过。然而他的身体状况究竟怎样了?课文中对此内容做了省略。据课外资料记载,在这一阶段,霍金已经完全丧失说话能力,维持生命要依靠机器,身体残疾日益严重。 (出示:完全丧失说话能力、身体残疾日益严重)


3、引读表格


从表上,我们不难发现,霍金的身体状况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早在8岁时,他就……上了大学以后……近30年来,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然而他至始至终……这就是他在……(板书:顽强与疾病抗争)最终,他令人难以置信地创造了辉煌成果。(板书:创造辉煌成果)……


5、 结合我们所交流的内容,请你用上“虽然……但是……”的句式,来说说人们称霍金为


“科学奇才”的原因。


预设:


虽然霍金脊髓硬化,半身瘫痪、不能握笔、说话困难,但是他仍然顽强地坚持读书和研究,建立了微型黑洞蒸发理论、获得了爱因斯坦奖。[]


虽然霍金小小年纪病魔缠身、行走不便,但是发愤学习,敢于和生命抗争。


虽然霍金重度残疾,但是他却以残疾之身,创造性地运用最现代的科学理论的观点研究黑洞,建立了黑洞的全新理论,宣布了对黑洞的全新理论,将使有关黑洞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创造了物理学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奇迹。


……


说明: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文找句、填表归纳到引导学生用上“虽然……但是……”的关联词来说说人们称霍金为“科学奇才”的原因,实则是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更清楚、更完整地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是对课堂教学一开始的那一次交流的一个推进,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深入体会本文的题眼“奇才”二字。


在交流评价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内容来加以介绍。


四、说话练习、总结全文:


1、(再次出示霍金照片)此时此刻,再次看到霍金,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霍金,我想对你说: 。)


(适时板书:科学家、生活的强者)


2、引读、总结:(出示:第1、9节)


斯蒂芬 · 霍金……(指板书引生说:顽强与疾病抗争、 创造辉煌成果)不愧是……像霍金这种突破……相信在霍金精神的感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顽强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说明:此板块的说话练习,其实是让学生对文本内化后加以表达的环节,老师在评价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交流。比如:表达自己对霍金的钦佩,说说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等。


板书:


*5、“科 学 奇 才” 霍金


顽强与疾病抗争 (生活的强者)


创造辉煌成果 (科学家)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科学奇才霍金》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奇才霍金的传奇一生。


本文按总分总的方式来记叙。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点出了霍金是一个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奇才。第2-8节按时间顺序,分了三个人生阶段,具体介绍了霍金在人生之中所遇到的挫折,顽强面对的表现,以及获得的成就,全文结构严谨。


二、学情分析


本班生,就默读而言,能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老师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有困难生的边读边思这一习惯的养成,以及对“逐渐提高默读速度”这一新要求的指导和落实上。其次,学生对于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指导,从而为地提高他们对于文章、段落的概括能力打下基础。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本课虽生字量不大,但要能一字不差地将课文读通顺并非易事,故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通过自主学习字词,来读通课文。课堂上以小组互评和指名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对本目标予以落实。但对于“脊髓”的字音,“瘫痪”的字形等难点,还是应融入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给予集中指导。[]


目标二:继续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养成边动笔墨边思考的习惯,理清文章结构。


默读课文是本单元课文的一个重点训练目标,考虑到学生已能达到默读“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的基本要求,课堂上要加强对边默读边思考的指导和检查,并将面向全体的“逐渐提高默读速度”这一新要求的指导落到实处。


理清文章结构是学生提高概括文章、段落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相对薄弱的能力之一。本文结构清晰、严谨,不失为训练学生这一能力的好材料。


目标三P知道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


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奇才”二字,无疑是本文的题眼,通过让学生感悟人们称霍金为“科学奇才”的原因,是让学生体会本文的主题,感受霍金顽强的意志品质的有效抓手,故将此作为组织本课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


目标四: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学习他不断探索的科学


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引导学生,在学了课文以后由感而发,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悟,从而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四、关于教学设计


(一)联系文本、落实重点


默读是一种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的朗读方式。它可以让读者在读书过程中,结合实际,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在“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把训练的主阵地放在课堂教学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就不要朗读,而是要求老师要结合文本,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选用合适的朗读方式。在备课时,我就发现在“整体感知、理清结构”的板块设计默读,有利于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在静心默读中反复推敲文章的结构,对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故在此,我设计了两次默读练习。同时,通过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知道提高默读速度,绝不能囫囵吞枣。接着,在有限的时间里,再由学生对思考题进行交流,老师在交流过程中能较为全面、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这一新要求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落实这一要求的教学策略。而在找句理解霍金被称为“科学奇才”的原因的教学环节,则更适合通过指导朗读来让学生增强感悟。


(二)巧设练习、解决难点


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交流,往往会出现回答不完整、表达内容浮于表面或过于啰嗦的毛病。在备课中,考虑到这一点,我先是设计了一个填表练习。通过让学生读文划句,对霍金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身体状况、积极面对的表现以及所获得的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为学生后面的表达做好铺垫。随即再提供给学生“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对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达予以指导。[]


(三)因材施教、训练表达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故在备课时,作为教师要在“备教材”之余“备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提升。就拿本课中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点来说,我把让学生了解霍金的传奇一生,感悟其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精神,作为了课堂教学展开的重点以及训练内容。对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环节。第一次是在课伊始,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2、3句话来说说自己对霍金的了解,初步感知他的“奇”。这一训练是对学生预习课文的检测,但只要求能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来交流即可,故教师在组织交流时,可以把反馈这一问题的群体定为班中学有困难的学生。紧接着,在深入开展教学的时候,我又让学生通过读文划句来进一步感受霍金被称为“奇才”的原因。这一次的训练目标,就不仅要求学生语言流畅,还要求他们能从不同的内容上,更为完整、具体地来说一说,通过指导用上“虽然……但是……”,让他们感受准确使用关联词能使表达的意思准确、明确。交流中,教师有意识请中等偏上的学生来交流,给有困难的学生以示范,再让学有困难生仿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设计“霍金,我想对你说……”的说话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受进行表达的训练,较前两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又有了提高。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语言表达的设计,就让不同程度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了扎实的训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想身为教师,我们必须钻研教材、立足课堂。只有切实提高课堂三十五分钟的效率,我们的“减负”口号,才不会是镜中月,水中花,光看得见,但摸不着。


关于训练材料


阅读,完成练习


大师的回答


想起霍金,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 )推崇霍金,( )他不仅是智慧的英雄,更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了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静。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 )他曾经的苦难,( )因为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定、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仰( ) 悲悯( ) 依然( ) 恬静( )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 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有……还有……: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年轻的女记者向霍金提问之后,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那是因为



2)“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这句话中“震撼”的意思是 ,“掌声雷动”的意思是 。从这两个词,能看出



5、读了《大师的回答》一文,你也一定和在场的观众一样深受感触。你最想对霍金说什么,请用连贯的几句话写一写。

→ 点击查看“黄菊慧”的其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