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1、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歌曲,激发兴趣
听到刚才这首歌,一幕幕风起云涌的战争,一件件出神入化的智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仿佛再现我们眼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 十六,《空城计》
2、下面我找四名同学读课文。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呢?结果怎样呢?用课文中词语填进表格中。
出示句子,找学生读
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粮食,只剩下两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消息,都吓得脸色苍白。
其中“蜂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所以,众文官听到这消息,都吓得脸色苍白……想象说话:
请同学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3、此时此刻,陷入危机之中的诸葛亮想打——打不赢,想逃——逃不远。对诸葛亮而言这场即将燃起的战争真是(板书:力量悬殊),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因此,他想出了计策,那就是——空城计。
4、那么诸葛亮如何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节,在文中找出词语填空。
出示句子:
读(1)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左边的童子手捧宝剑,右边的童子手拿麈尾。城门内外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师: “满面笑容”、“悠闲地”写出了诸葛亮怎样?“旁若无人”写出了老百姓怎样?(前者:镇定自若 后者:十分平静)
我请全班男同学齐读这句话
5、引发学生思考:
诸葛亮命令手下这样摆空城,手下人一定疑惑不解,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到底买的是什么药?你是否也有地方不理解呢?
学生质疑 集体交流(藏旗帜——军在军旗在,让司马懿看到城中没有兵马,突出“空”字;禁止出入与喧哗、清扫街道、若无其事——形成城内十分安静,跟平时的生活一样,如果有作战的准备人们一定乱了套;装百姓——因为十万大军正蜂拥而来,使百姓的话一定慌了手脚,露出破绽;大开城门与焚香弹琴——胸有成竹、万事俱备,一副做好迎接战斗的准备)
如果没有疑问的话老师就要问了,文中写到:司马懿看到这情景后“心中大疑”大疑是什么意思?板书:十分疑惑。那么他 “疑惑”的是什么呢?司马懿带着兵前去攻打前他会想象诸葛亮以及他们的部队会怎么样?(严阵以待,紧关城门,人慌马乱……),但他没想到的是——他怎么会毫无准备,一点也没有排兵布阵的迹象,打了败仗还那么悠闲的弹琴……
司马昭看了这阵势会怎么想呢?(出示司马昭说的话。又着急又疑惑,感到不可思议,读出相应的语气;)
司马懿又会怎么说呢?(挥了挥手,又肯定、又坚决,读出相应的语气;)
下面老师来与你们配合读下他们爷俩的对话,同学们要读出不同语气。
司马懿有没有想过西城是个空城?他又为什么撤兵?他是怎么想的?下面同学们替他想一下。
想象说话
司马懿看到百姓洒扫街道不慌不忙,诸葛亮弹琴很悠闲轻松,他想:( ),可是他又一想:( ),于是传令撤兵。(抓住文中司马懿的语言,体会他多疑的性格和老谋深算的军事才能。)
前面我们已经把摆空城计的结果说出来了,现在我找同学说一下,填入表格。说时候板书:退兵。
那么我要问诸葛亮为什么能摆空城计呢?请同学们快速在最后一段找到答案填入表格。板书:知己知彼
三、评价人物,合理想象
1、小说引人入胜,不仅仅是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下面同学们看一下电视剧片段。思考: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那司马懿又是怎样的人呢?
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镇定自若 足智多谋 知己知彼 神机妙算)
不知道同学有没有细心观察,电视剧中有一处人物神态的塑造与书中写的不同,是什么地方呢?对,是笑。
古诗有云:“回眸一笑百媚生”诸葛亮在文中也笑了两次,找同学们出来。
出示: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
这一笑表现诸葛亮什么性格呢?镇定自若,故做轻松,(假笑)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这一笑又表现诸葛亮什么性格呢?知己知彼是自豪的笑,嘲笑司马懿
那司马懿又是怎样的人呢?(生性多疑,主观武断,老谋深算,小心谨慎)
司马懿在文中也笑了一次,请同学快速找出来:
出示: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
这一笑表现了司马懿的什么性格呢?(主观武断)
总结:小说中描写人物神态/作用常常是侧面烘托出人物品质性格
今天我们讲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地摆出了空城计,让司马懿十分疑惑而退兵,充分体现诸葛亮的智慧。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你知道三十六计还有哪些吗?
请同学们假想一下:如果有足够的兵力,诸葛亮会不会采用另一种计谋和司马懿交战呢?会采取什么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