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语言之美》这篇课文原名《有些语言如此之美》。课文举了只言片语如此之美
、值得珍藏心底的三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位多年不曾联系的高中同学在电话中给
“我”送来别致的问候和祝福;第二个是刚刚过完米寿的外公用幽默的话语表达
了那不曾被山高水远隔断的思念和牵扯不断的亲情;第三个是高度弱视的邻家妹
妹平日里言谈表现出了她的诙谐、乐观、豁达。最后在这三个例子的基础上总结
,“许多许多这样的只言片语,或许只是不经意,但蕴藏在其中的感情和人生理
念,已胜过了长篇的说教铺陈,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它们是如此之美,值
得我们将之珍藏心底,用一生的时光去念念不忘。”课文层次十分清晰,易于把
握。同时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
。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邻家妹妹语言的美,以及他们语言
中蕴涵的感情和人生理念。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烧”注意右边的“尧”不要加点,“陈”要注意区别于
“阵”。要求认识的字中,“瑟”注意读“s€琛薄?
2.朗读指导
课文语言清新优美,教学时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语言的美。
朗读作者叙述的三个事例时,应该读出娓娓道来的感觉。而作者抒发自己感受的
语句,则应恰如其分地读出作者由衷的感动。如“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仿佛真
的有一股香气,若有若无萦绕在身边。在萧瑟落雪的寒冷北方,这样别致的问候
和祝福,可以使人在心里开出花来。”朗读时应在加点处前稍稍停顿,把加点的
字稍微强调一些,表达出自己听到朋友别致的问候、祝福后,那种发乎心底的感
动。
3.阅读教学
课文层次非常清晰,先是举出三个只言片语如此之美、值得珍藏心底的例子,每
举出一个例子,都在后面用一段话说明这些“如此之美”的语言“美”在何处,
给自己的触动,最后总结出这些语言共同的特点、蕴涵的魅力——蕴藏其中的感
情和人生理念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教学时可通过“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的语
言美?他们的语言都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理清课
文的层次。
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许多语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适于潜心诵读品味。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精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流”进行。围
绕“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邻家妹妹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哪些词[]
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理解课文第一部分,也就是课文前6个自然段,引导学生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高中同学、外公、邻家妹妹语言的美。在精读
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邻家妹妹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哪些词句
用得有创意、有特点”旨在推动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高中同学
、外公、邻家妹妹语言的美。
(2)拓展与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话,请你也试着写一写这样‘美’的语言,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交
流”,旨在引领学生尝试着以细腻的体验、感受催发生动传神的表达。其实儿童
许多语言都是富有诗意、“如此之美”的,像题中给出的“鸡蛋里流出一个金黄
的太阳”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教学时一定鼓励学生说出这些“如此之美”的语
言。
(3)积累
“读一读,记一记,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意思”旨在引导学生积
累文中重点词语,加点词解释参考如下: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片段的话。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读一读”给出的是文中高中同学、外公、邻家妹妹“如此之美”的语言,旨
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点句子。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课安排在《汉语家园》这个板块,理解课文内容固然重要,但侧重点还应放在
感受汉语言魅力,积累富有魅力的汉语言以及在表达中使用富有魅力的汉语言上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这种板块意识必须增强。建议教师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
流”“拓展与运用”“积累”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富有魅力的汉语言。
相关资料
切瓜分客
明代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就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
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
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妙。
有一次,蒋焘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
着,刮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
,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
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
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有了当
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
。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
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
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
。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
”“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
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客人们皆赞叹不已。
表达 询问与解答
教材分析
本次“表达”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询问与解答”,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就某些不
明白的问题、关心的事情询问别人,也常常要解答别人的询问。可以说,询问与
解答是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一项基本
能力。安排本次表达旨在培养学生就不明白的问题、关心的事情向别人询问以及
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再现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询问与解答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询问与解答的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如问路,在电话里向同学请教问题,
针对某一问题调查、访问,通过广播、电视咨询自己关心的事情以及解答别人询
问等等,而后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询问与解答的口语交际活动,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相机指导学生注意表达提示中的四点要求:
1.询问要分清对象,讲文明懂礼貌。
2.询问要抓住重点,语言尽可能简练,注意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3.解答首先要有耐心,在倾听他人询问的基础上,针对问话的要点给予解答。
4.解答不要只停留在语言上,还要辅以手势或行动,让人感受到你真诚的帮助。
并且引导学生参照这四点表达提示,评价学生在询问与解答的口语交际中的表现
。
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交流评改中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尝试用同一问题去询
问不同的人,看看解答有什么不同。同一问题询问不同的人,不同人的年龄、身
份、性格等决定了他们的解答肯定是不同的,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以往
询问的经历来谈,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实践体验,也正是由于咨询对象不同得到
解答不同,决定了我们在询问时要分清对象,因人而异。第二个问题,讨论当询
问遭到拒绝时,应该怎样处理与解决。询问遭到拒绝时,应该首先反思自己在询
问过程中是否注意了文明礼貌,然后要很有礼貌、很真诚地说明自己多么需要了
解相关的情况,努力说服对方就自己询问的问题给予解答。当然,如果对方实在
不愿解答也不要死缠烂打、强人所难,可以考虑换一个对象询问。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